个人简介:胡学浩,上海市人,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68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电管局第一工程公司工作(1968~1979年),承担火力发电厂的安装建设,曾担任锅炉工地专职技术员、电气热工技术员。1978年参军,任00六二二部队一营技术员,1981年11月转业。1979~1982年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学习,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分配在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1982年至1995年在电科院系统所工作,曾任系统室主任。1995年至2000年任电科院科研处总工、副处长、处长,2000年底起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院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
由国家教育部派遣,作为访问学者于1986年9月至1988年6月在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能源研究中心进修并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在美国参加IEEE学会,成为会员,2007年1月当选为IEEE PES北京分会主席。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电科院聘为教授级高工,1999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成员。2002~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第九、第十届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二期共4年)。200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推荐为国资委统战部“科学技术领域领军人物和知名人士”,2008年获国家电网公司首届“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称号。2009年被聘为国家973项目“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专家组成员。
胡学浩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及运行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数字模拟、电力系统稳定分析和计算等方面有较深研究。曾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电力系统潮流和稳定计算程序的开发、核电站数学模型研究及中期动态稳定程序开发、核电站接入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互联及运行特性分析、需求侧管理及节能技术、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可控串补)的应用、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动态等值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超导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电力系统在中国发展的战略研究、智能电网技术等。近年来,胡学浩主要研究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方面,研究成果已反映在他近期发表的多篇文章和《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8卷第20篇“分布式能源电力系统”中(即将出版)。他曾在中科院、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电机工程学术年会上做了相关的专题演讲,推动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胡学浩曾获国家级、部级奖多次,其中,“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开发及其推广应用”获1985年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多大区电力系统互联及运行特性分析”,获1991年度能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大型核电站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的研究”获1993年电力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电机效率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效率检测中心的建立”获2004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胡学浩曾发表国内外论文30多篇,他的论文“美加联合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反思与启示”,被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评选为“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优秀国内学术论文”。他还曾与他人合译书“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Kundur著),“电力系统计算手册”。合著书“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严陆光等主编,2007年出版),“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王大中主编,2007年出版)。
作为专家他曾出访过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瑞典、韩国,南非等十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等,此外他还接待过许多国外专家来院访问,并主持专家的技术讲座,为促进中国电科院与国外的科技交流、合作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