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丝袜,到了科学家手里竟然成为解决
电池储能问题的“利器”。日前从中科院电工所获悉,该所陈永翀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以“丝袜”作为
电池关键部件的
锂离子液流电池。这样的
“丝袜”电池有什么神奇之处?
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固态反应与扩散中匈国际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陈永翀神采飞扬地说,“
锂离子液流电池是由我们独立提出,并在国内最早开发的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它综合了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优点,在电网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完成技术原理验证,进入基础技术开发的关键时期。”
2010年,陈永翀在从事传统锂电池研究时,感觉锂电池作为大型兆瓦级储能装备有一些弊端,即正负极是固定的,“电池成组寿命和安全性存在问题,并且成本太高”。而液流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可循环流动,应用于大规模储能时成本较低。“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把锂电池和液流电池各自的优点综合起来,开发一种全新的储能电池,实现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彼此独立。”
在多次尝试后,陈永翀提出
锂离子液流电池的概念。“事实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曾提出类似的技术概念并开展了研究,但当时没有公开。不过,美国科学家想利用它开发
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我们主要想用它做分布式电网的储能装备,双方侧重点不一样。”
由于陈永翀团队是国内唯一从事
锂离子液流电池技术研究的团队,此前并无先例,原创性很强,因此在寻求经费支持上颇费工夫。“关键时刻,所里给我提供了一笔配套资金支持,加上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资金,我们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据了解,美国能源部先进研究计划署也看好这项技术,在今年3月宣布给予美国一个研究团队高达340万美元的资助。
如今,历时3年多,陈永翀团队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如何提高电池功率密度以降低电池成本,是目前
锂离子液流电池技术研究的重点。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发明了一种基于电池集流内阻解耦思路的创新设计,可降低电池极化内阻,从而提高电池的功率密度。这种设计属世界首创。”陈永翀自豪地说。
不过,这种创新设计需要一种被称为“多孔集流体”的关键部件参与电池电能的反复存储和释放。“理论上讲,多孔集流体必须尽可能的薄,在完成电子导电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孔隙允许锂离子快速通过。”在反复比较十余种多孔材料后,研究团队在丝袜中找到了答案。
“看,这就是我们当时找来的各种材料,价格不一,最贵的要每平方米1000元,而尼龙丝袜材料每平方米只需要5元。”陈永翀指着试验台上成堆的实验布料说。
试验台的一侧摆放着已做好的电池。丝袜材料经特殊加工后,被组装成不同大小的电池,最后和其他部件一起,变成脸盆大小的储能电池模块。“当然,这个模块的大小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试验台旁边的充放电测试设备上挂满了不同形状的电池,看上去犹如小卖部的货架。连接上电压后,科研人员在电脑上就可查看
“丝袜”电池的各项数据。
“丝袜的主要成分为聚酰胺(俗称尼龙),具有丰富的弹性多孔结构,厚度极薄但强度很高,并且耐电解液腐蚀,在浸染导电浆料后变成了理想的多孔集流体材料。采用丝袜材料制作的电池,功率密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是原来
锂离子液流电池功率密度的10多倍。”陈永翀介绍说,更重要的是相对其他材料,丝袜材料非常便宜,因此电池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新型储能技术能否实现规模应用,成本是关键。目前,我们正继续优化这种新型电池,预计再有两三年时间,这种‘丝袜’电池将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大约5年后,这种新型储能装备估计就可以被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领域。”陈永翀说,届时低成本储能电池技术将迈入新的发展时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