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
光伏产业从诞生到现在就像一个拄着拐杖奔跑的婴儿。
众所周知,中国
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最初的
光伏组件生产制造用短短几年时间产能称霸全球,到现在的
光伏应用稳居世界首位。这一切无不让人惊叹!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光伏产业依旧是个新兴行业,
光伏发电成本依然很高,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依靠政府补贴才得以发展。这就像一个呀呀学步的小孩明明还要借助拐杖的力量才得以行走,他却偏偏要以超过常人的速度奔跑。依据常识我们也可以猜到这结果必然要摔几个跟头。但是孩子毕竟是会长大的,成长的道路上所摔的跟头终究会成为宝贵的人生经验。
中国的
光伏产业要想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跑的更快、更稳,那就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持之以恒降低生产成本,使
光伏发电成本降至与传统能源相当的水平,扔掉政府补贴的拐杖才得以自由的奔跑。
最早给予
光伏补贴的是欧洲诸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在
光伏应用端的补贴政策才带动了全球
光伏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是我国
光伏业------尤其是组件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动力,因为巨额补贴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由此造就了尚德、英利、天合、晶奥等行业巨头,成就了施正荣、杨怀进、彭晓峰等传奇人物。繁荣盛世为了保护环境,改变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给予
光伏应用巨额补贴,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政府,都不会无限度的给一个不赚钱的行业补贴。当行业饱和,经济危机来临,政府自顾不暇,不得不取消这奢侈的补贴时,整个行业都茫然了,没有了市场,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企业如何生存下去。
这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欧美各国对我国的
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调查。这才是过去两年行业危机的根源。
我们的企业一直在依仗着补贴这只拐杖行走,突然拐杖没了,我们就不会自己走路了。
这场行业危机即将过去,它给了
光伏行业沉重的一击。在举步维艰的日子里,各个企业为了生存进行了绝无仅有的探索,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力图提高产品的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而且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过去两年中,
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光伏发电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现在
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到每度电0.4-0.6元,向传统能源的水平又靠近了一步。这其实要归功于这次的危机。
尽管业内人士所期待的行业整合并没有彻底的实现,但也确实让部分企业在这次残酷的竞争中得到了发展。很多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者们产生了危机意识,
光伏产业不再像过去一样顺风顺水,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不进步就意味着被淘汰。而这进步不得不从战略规划、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上得以实现。
这次危机的另一个好处是打开了中国的
光伏应用市场。为了支持
光伏企业渡过寒冬,中国政府大力支持
光伏应用开发,对地面电站和分布式
光伏电站给予补贴和政策支持,使中国的
光伏应用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国内的部分
光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让部分企业得以挺过这次危机。但是我们这次又一次借助了拐杖的力量。
虽然这次危机已经逐渐过去,部分
光伏企业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开始盈利,但是作为
光伏人,我们自己应该清楚的知道,
光伏产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道路还很长。
光伏的应用还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才得以盈利。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依旧要拄着补贴这根拐杖才能继续前行。
要想让
光伏应用迎来光辉的未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就要求企业继续保持危机时的紧迫意识,不要因为行业好转而沾沾自喜,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地强化管理水平,不断地加强成本控制使
光伏发电成本降至与传统能源相当或更低的水平,使
光伏应用充分的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最终实现
光伏作为绿色能源的角色,并让企业从中获得最大的发展。最终让
光伏发电走上真正的绿色能源之路。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