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总觉得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成本、技术等不尽如人意是最核心的问题。从已有的情况分析,要想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还没有一家企业敢拿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言外之意,也许可能解决,也许根本就解决不了。
记得2003年前后,前任通用汽车CEO瓦格纳对我说,通用汽车将在2010年之前将氢动力汽车商业化,当时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以氢气作为动力的汽车,并且开始在全世界“炫耀”。我也有幸在法国试驾了这款车。
然而时隔几年后,通用不再提及氢动力了,转而大谈电动汽车。2008年通用汽车百年庆典上,瓦格纳也高调宣布:通用汽车进入了电动车时代,并描述了一个伟大的图景。5年后的2013年,相对于通用汽车全球971.5万台的销量,通用电动车“沃蓝达”只卖了2万多台,“电动车时代”这个词显然过于夸大了。
承诺与结果之间始终脱节,已经成了很多国家发展电动车产业的通病,中国也是一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定了到201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最终也不过卖出了几万辆而已。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打白条”现象。它不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说得更具体一点,“打白条”现象的出现,是我们对现有新能源技术的预判过于乐观了。
我不否认,中国这几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总有一种担忧:现有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是否存在明显甚至是致命的短板?如果我们将新能源汽车仅仅局限于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最终是否可能会“一条道上走到黑”?
也许有人会说,目前只有这几个技术“靠谱”。但问题的关键也在这儿。靠谱并不等于最终解决,它只说明了接近,而最后的一公里也许会走向失败。特别是,中国在已有的技术路线基础上,更侧重于纯电动,这种押宝式的发展模式是否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呢?
不要忘了,还一个明显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成本。几年前,电动汽车的售价是远高于传统汽车的。今天,这个价位依然居高不下。靠政府的补贴还比传统汽车的售价高,这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商品。没有商品哪来的市场,没有市场哪有销量,没有销量哪有未来?更别提还有技术上的未解难题了。如此简单的逻辑下,制定一个未来销量目标,“白条”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近,参加了几个有关新能源的论坛、座谈会。我惊奇地发现大家都在谈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充电桩的安装问题、接口标准问题,几乎没有人说电池问题、电机、电控问题,仿佛技术已经没有问题了,成本没有问题了。而事实上,技术上的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这几年进展并不明显。更谈不上有实质性的突破了。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有企业拿出了燃料电池技术,我以为有什么重大突破。结果发现,10年前存在着的问题一个没有解决,纯粹哗众取宠。
科学讲的是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新能源汽车同样如此。“打白条”一定不是事实求是,说明当初的说法虚了,假了。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新能源汽车第一批摇号结果显示,有六成以上放弃已获得的牌照。原因不仅仅是使用环境问题,更多地还在于成本和技术问题让消费者产生了对新能源车的动摇。
动力电池进入技术与质量双提升阶段 做大做强抱团竞争成出路2017-01-10 14:18
|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洗牌 推动本土企业与外资抗衡2016-12-30 11:34
|
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热度与乱象并存2016-08-08 14:58
|
电动汽车事故多起与充电有关 监管运营应落实责任2016-04-20 09:35
|
“试金石”是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冰与火之歌”2016-04-15 09:41
|
解读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现状与未来2016-04-15 09:20
|
新能源车两大瓶颈:动力电池与充电系统2016-04-05 09:15
|
观点: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的路线选择2016-04-01 08:53
|
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剖: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2016-03-31 09:12
|
新能源车产销第一与“骗补”之痛 动力电池应纳入补贴考量2016-03-24 0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