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车企采用单打独斗抢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控制权,并伺机产业化。奔驰最新计划在2017年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本田、丰田、日产、通用等车企则认为2015年是推广的最好时机,计划在当年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与国际车企的“狂热”不同,国内车企大多数冷眼相对。“国内车企最近五年热度确实不高,除了上汽,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其他车企在持续推动研发。”既是燃料电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博士,又兼任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侯中军,在2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业内人士担心,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对于纯电动汽车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国内车企已经踏空混合动力技术预期,有可能再度错失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市场。
冰火两重天
氢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十多年国内研究几乎紧跟发达国家。“十一五”初期获得了国家较大支持,一度热度颇高。
2005年前后,曾有多家国内车企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其中包括上汽、东风、一汽、奇瑞、北汽福田等车企,但此后多数研发者变得默默无闻,只有上汽推出了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奇瑞和一汽推出燃料电池版东方之子和奔腾,并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短暂亮相。 copyright inewenergy
2008年前后纯电动汽车产业热潮膨胀后,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渐被冷落。“汽车产业对于燃料电池技术的直接介入已经不积极,车企大多以观望为主。”侯中军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最近几年车企改变了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的预期,企业预期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需要更长时间,应该比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要迟一些。”
但国际车企巨头似乎持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与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并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而是重叠的,多家车企都把2015年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起点。 copyright inewenergy
中国车企热度降低后,国际车企经过前期技术积累进入第二阶段,戴姆勒、福特、本田、丰田、日产、通用、现代等汽车公司进行收购燃料电池企业作为其下属零部件公司,或车企直接成立燃料电池电堆开发部门,自行开发燃料电池电堆,纷纷形成了自主的燃料电池电堆开发能力。
在产业链条上,中国也完全被动,氢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隔膜、催化剂、炭纸等材料目前主要以进口为主,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和垄断的原因,价格昂贵。
2012年前后,国际车企技术已经基本达到产业化要求。去年12月,现代ix35改款氢动力车在韩国蔚山工厂开始生产,并预计到2015年ix35氢动力版的保有量将达到1000辆;奔驰氢燃料车原计划在明年量产;本田、丰田、日产、通用的氢燃料电池车都计划在2015年上市。
为了应对产业化的市场培育困难等障碍,与传统燃油汽车技术严守机密不同,国际巨头在氢燃料电池车技术上更为开放。丰田在上个月决定,将为宝马提供动力系统和氢气存储技术,而宝马则将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前设计一款车;戴姆勒在2010年安排了70辆试验车通过出租给公司或私人的方式在美国进行测试,今年早些时候也与福特和日产汽车结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联盟。
(责任编辑:admin)
号外!第三季度锂电池芯或全面涨价5%至15%2018-08-08 11:13
|
2017年2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30.3%2017-03-14 17:25
|
首批新能源车用户陷困局2017-03-13 14:09
|
新能源车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 动力电池产能是需求量7倍2017-01-22 14:23
|
中国停建100多座火电厂控雾霾 转向新能源项目2017-01-22 14:15
|
财政部:新能源车配套补贴细则不能保护落后2017-01-16 10:34
|
工信部部长苗圩:提高技术准入门槛,严防新能源汽车及产品低水平2017-01-16 09:24
|
用生态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黄标车即将一去不复返2017-01-13 16:05
|
2016年汽车销售2803万辆 新能源车达50.7万辆2017-01-12 17:00
|
新能源补贴新政出台后:市场无车无价 只订不卖2017-01-12 1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