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新能源传出一则超级利好,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这种石墨烯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化学储能特性,如果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这意味着对于通勤族来说,只需充电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保证上下班一个来回。
要么正在充电,要么在寻找充电桩的路上
如果这个技术指标没有夸张的话,石墨烯真的有希望改变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明显短板就是充电速度太慢,很多购买新能源的车主在充电问题上苦不堪言,受够了折磨。即便业内最成熟、最高大上的特斯拉,在家充电至少也需要几个小时。
它的超级充电桩虽然理论上仅需要80分钟就可以充满,但是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样的充电桩极少,充电速度又慢,导致很多充电桩前都排着长队,往往半天时间只够充两三台车。
如此恶劣的使用环境,让新能源车主们基本不敢离开势力范围,万一必须离开北京或者上海,至少提前一天找好可以充电的地方,然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要么我正在充电中,要么就正在充电的路上”。
如果石墨烯电池真的可以实现商业化,那么将极大缓解充电难的问题。
想想吧,按照一台车充电速度7秒计算,一个小时可以充500台车,即便考虑衔接和浪费的时间,一小时至少也可以充100台,这将极大提升充电桩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新能源的用车环境,至少以后充电的时候,不用排太久的队,更不用在充电过程中浪费80分钟时间了。
能量密度决定着石墨烯的未来
当然目前石墨烯电池还处于研究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商业化,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目前还不知道石墨烯电池实际的确定能量密度。而能量密度往往决定着新能源电池的使用价值。
按照现在几种电池的效能,铅酸电池能量密度最低,每千克大约只有50wh,仅相当于汽油能量密度的0.5%,也就是说50升汽油携带的能量,至少需要4吨铅酸电池才能完成。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铅酸电池高得多,可以达到汽油的百分之5,往往动辄也要几百公斤重的电池。
根据您新闻报道,目前我们还不确定石墨烯的电池密度有多大,如果能够达到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再结合其7秒35公里的能效,将会极大提升电动车的使用效果,算是打通了新能源车的任督二脉。
如果石墨烯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仅相当于铅酸电池,或者即便达到镍氢电池的水平,那么它的7秒35公里的意义就不太大,实际使用功能不高。
科研院所与商业化之间存在鸿沟
除了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石墨烯电池还有一个隐忧,就是它的研究者——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众所周知,我国的科研院所大多脱胎于事业单位,缺乏商品市场的敏感性,即便他们的研发能力很强,但是往往很难转化成生产力,这一点和企业相比略有差距。
典型如国防科技大学,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在这方面的积累也非常深厚,中国第一台无人驾驶汽车就是由国防科大完成,但是即便走得最早、实力最强,在产业化方面却相对滞后,早就被百度等企业所超过,很多技术只能躺在实验室里睡觉。
所以即便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研究所也已经非常市场化,但是距离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个好似无关紧要的障碍,可能将决定着石墨烯快充电池的命运,如果仅仅研究出来但是如果不能实现商业化,最后可能还是并无卵用,这个才是最大的遗憾和症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