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受到特别关注。”一位从事新能源动力电池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在快速投产上量后,新能源动力电池已经到了风险爆发的临界点。
日前,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表示“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这一态度印证了上述担忧。实际上,在今年1月14日的工信部新一期新车目录上,已经没有装配三元材料电池的客车产品。
有分析指出,工信部暂停推广补贴是“一石三鸟”的做法:首先,出于安全性考虑,尤其电动客车,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暂缓补贴可以从政策上遏制企业疯狂扩产,起到政策调节作用;最后,在补贴层面,新能源中巴是“骗补”重灾区,此次暂缓补贴可以对这一市场重新调研,进行后续政策的补充。
从“受追捧”到暂停推广
记者了解到,近期,工信部表示将开展对三元锂电池的风险评估,在评估完成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虽然评估还未出结果,该事件却引发了国内对动力锂电池路线之争的讨论。
三元锂电池是动力电池领域近些年的新兴力量,伴随特斯拉风潮席卷全球而受到追捧。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中,从特斯拉等少数外国车企最早使用三元锂电池,如今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都已经推出采用三元锂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有行业研究机构预测,一年后,三元锂电池市场占比将达50%。在目前动力电池扩产进程中,三元锂电池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2016年被认为是三元锂电池高速发展重要的一年。
在三元锂电池普及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普遍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55.02, 0.00, 0.00%)就是代表。“两者相较,磷酸铁锂电池体积较大、能量密度偏低、制造成本较高,因此不被新兴电动车企业推崇,”一位电池领域专家向记者表示,但是,与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稳定性较好。
实际上,即使全球市场风行三元锂电池,但其安全性一直在业内有所争议,仍需要进一步测试。但这并没有影响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加速普及,未来3到5年,高端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三元锂电池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对于制造材料的要求很高,当下国内企业快速扩张,导致质量把控不严,这是最大的风险。”上述新能源动力电池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通过走访调研,当下电池制造企业的扩张速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缩减“触目惊心”。
技术路线待清晰
新年伊始,比亚迪新能源车型进入韩国市场未能获得政府补贴的消息,被广泛关注。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就此事向记者表示,不同国家基于不同技术路线选择,同时根据本国企业的发展水平制定补贴标准,都很正常。根据不同国家的特性,进行适应当地政策的动力搭载,是比亚迪正在寻找的解决路径。
“韩国市场有其特殊性,新能源整车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标准相对落后,”上述新能源动力电池研究专家分析认为,但这并不妨碍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布局以及技术推进。他举例称,比如韩国LG化工、三星等在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处于加速扩产期。
资料显示,目前LG、三星、松下等都看到了中国市场潜力,在华投资加速,这势必会使市场竞争更激烈,而国外电池进来后则可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利润获得更大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告诉记者:“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一,挤进了全世界电池的第一方阵,并与日韩同台竞技。未来中国厂商与外资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政府要在标准上起到引导作用。”
实际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在全球的技术迭代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从续航里程还是材料稳定性方面,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目前中国企业想象。上述新能源动力电池研究专家向记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市场,但在技术升级方面并不领先。
以此次三元锂电池的争论为契机,通过政策引导,中国新能源企业需要明确技术发展路线,摒弃一味扩产、追求补贴支持的生存方式。
有分析认为,国内动力锂电池多种路线之争的背后,不仅是新技术路线对原有技术路线冲击,也折射出国内动力汽车厂商及动力锂电配套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需求的不清晰,而这些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