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新能源车产业链已经迅速建立起来,动力电池的生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据统计,201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200亿瓦时,专家预计2016年会增加到大概500亿瓦时。这么多的电池,谁来回收?如何回收?如何防止流失?
谁来回收——专业电池回收机构处理
2016年1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政策》)第一次明确了责任主体,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和梯级利用企业应分别承担各自生产使用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一方面,回收的动力电池,可能是来自不同厂家、不同车型的不同规格、不同型号,其成组和串并联的方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即使同样品牌同规格的电池,由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阻、容量、自放电、电极表面状态等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动力电池拆解难度提高。
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放电、拆解、粉碎、分选、外壳回收、酸碱萃取等步骤,其专业性不是现有锂离子生产企业和整车企业单方面能够达到的。
为此,有专家表示,鉴于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的程序较为复杂,应由专门的电池回收机构进行回收再处理。据了解,目前已经有邦普这类专业的电池回收企业发展了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业务,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进行整车回收。
如何回收——分别回收或整车回收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关注度的提高,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的探索中来,形成了目前的两种回收模式:一是,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分别回收;二是,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回收。前者是消费者将报废新能源汽车送至4S店,由 4S店负责将新能源汽车车身与动力电池经拆解,然后分别交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和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处理;后者是消费者将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交给4S店或整车企业,然后交由同时具有报废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资质的企业。
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车身与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不是始终一致的,当动力电池出现故障,更换动力电池就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情况,就可以选择方式一,将动力电池进行单独回收。当新能源汽车整车报废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方式二,原因在于整车回收可以节省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的拆解费用、动力电池包装和运输费用。据了解,国内废旧电池回收龙头企业邦普集团已经取得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资质,可对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进行分别回收或整车回收,现已和全球20多家知名整车企业达成回收拆解业务的合作,并在全国28个重点城市设置了回收点。
如何防止流失?——拆解产物编码追溯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才刚起步,但是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动力电池非法回收企业。“他们把还有余能的动力电池拆解成模组或单体直接转卖出去,用于容量要求更低的设备上。”邦普工作人员透露,“非法回收企业只需把动力电池从整车企业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回收回来,经拆解转手卖出去就可以实现轻松营利,这样对投入大量建设成本的正规回收处理企业是不公平的。”
非法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存在不仅挤压了正规回收企业的生存空间,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非法拆解重新投入使用的电池模组或单体并不能等同于新产品,经过使用的动力电池,其状态是不可预知的,直接用到其他设备上,可能造成起火、爆炸,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经过非法途径回收和转卖后,使得其去向不明,最终是否被环保处理不得而知。《技术政策》已经明确要求实行动力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非法拆解和转卖使得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梯级利用企业并没有承担起其相应的回收责任,这并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通过正规途径报废的动力电池只是少数,邦普集团汽车循环公司总经理余海军建议,动电企业、整车企业与回收企业共同推行动力电池拆解产物编码追溯制度,共建动力电池回收良性循环体系,防止动力电池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的今天,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利益,要想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越走越好,必须建立健全的产业链结构,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达到安全和环保要求,目前处理废旧电池主要以收费模式进行,但是未来达到规模效应后,会逐步向支付费用转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