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国家名义推行的“电动车”计划看来很难实现了。
中国政府在2012年曾推出一项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大跃进”计划,并投入巨额资金和动用一系列行政手段来推动这一计划的实现,不过“大干快上”并没有令中国如愿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还与电动车强国拉大了差距,而能源结构的改变和丰田推出氢动力汽车,更是令人担忧中国政府在发展电动汽车问题上是否押错了宝?
2012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围绕每桶100美元高位大幅震荡,当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2.7亿吨,较上年增长6.8%;煤炭进口量总计2.9亿吨,较上年增长29.8%。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当时称,能源进口量大增是因为价格相对较低,2013年价格可能更高。
今天看来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为现在原油价格比2012年的高位跌了一半还多。实际上对国际能源市场走势,中国官方经常预测不准,在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这种反转走势恐怕还出乎决策者的意料,否则很难理解中国政府在为争取稳定的石油资源在国际社会所做出的努力。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2012年6月中国政府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明确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制订这一堪称举世无双的电动车发展计划不仅凸显中国政府对石油危机的担忧,还有十分迫切的环保压力,这一点从不久前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引起的轰动可以得到证明。
不过,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仅销售7.48万辆,比上一年增长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增长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长8.8倍。
这一数据表明,像中国政府许多宏大计划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基本已经无法实现,2015年中国很难售出超过35万辆的电动汽车,这相当于去年全球售出的电动汽车总和。
中国政府在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但结果差强人意。不久前举行的一个业界学术沙龙上一位嘉宾透露,中国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中近一半推广为零。而投入高达42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即将于5月验收,但与中央部委签署目标的25家企业中预计有一半不能实现目标。
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秦,不仅搭载着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双离合器,还有一个可以加50L汽油的油箱。其实质就是一款传统燃油车加上一块套取国家补贴和政策支持的电池,与国际通行的新能源车开发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而东风日产的启晨晨风在享受巨额补贴情况下,价格竟然与质量更高的进口原型车聆风相当。
在电动车关键的电池技术上,中国也远远落后于日本与韩国。这两个国家控制了全球70%的锂电池市场,日本电池平均能量密度比中国平均水平要高出30%-40%,充电次数也是中国的几倍。
去年,美国与中国分列全球第一第二大电动车市场,但在质量上却是天地之差。美国最畅销的电动车为日产聆风,其市场主流产品基本是公认的先进技术代表,而中国市场主流电动车则是享受政府巨额补贴和诸多优惠政策,然后背着电池烧着汽油满街跑的投机汽车。
中国政府巨额补贴既没有令真正想拥有电动车的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没有缓解能源与环保压力,更没有真正推动电动车技术进步,而是都进了“聪明”企业的腰包,这真是一个讽刺的结果。
页岩气革命使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得到改写,有利于中国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石油、煤炭等重要能源资源,但是能源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9%,消耗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而中国一半以上的煤炭是用来发电,中国70%以上的电力来自于煤电,这种能源结构又制约着电动车产业发展,没有清洁的电,发展电动车没有意义。
美国能源部简报指出,到2010年风电发电量将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0%,到2050年占到35%,可以为所有美国家庭发电。而中国的太阳能与风力发电刚刚起步,核电也仅占到总发电量的2%。
在中国政府坚定地选择电动车作为新能源车突破口的时候,一如100多年前遇到燃油车这一劲敌一样,氢动力汽车又成为横在其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去年底,丰田公司在日本推出了氢动力汽车MIRAI,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大约为27万人民币,并在今年稍晚在欧美上市,按照丰田的计划,到2020年其制造成本将消减一半。丰田同时宣布放弃约5680件燃料电池车专利技术,其中包含MIRAI的1970件关键技术,希望借此快速形成氢动力汽车产业化,与电动车再做一次生死对决。
氢动力车被誉为终极环保汽车,排放的只有热量和水,没有尾气污染,加氢的速度与加油一样快,这几乎击中了电动车的软肋。更重要的是,加氢站可以得到财大气粗的石油巨头们支持,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石油巨头们花巨资在地球上设置了星罗棋布的加油站,而电动车却要革它们的命,反击的好机会现在终于来了。
毫无疑问,中国必须在氢动力汽车上下注,如果氢动力技术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大战中取得胜利,中国受益更大。
不过,中国在氢动力技术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比电动车基础更差,这一次采取什么方法才能避免推动电动车产业化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波音公司:已有波音787锂电池“永久”解决方案2013-03-07 09: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