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以来,A股已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建设新的锂电池项目,投资总金额接近280亿元。另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来自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增量投资有800亿元,加上社会上其他企业的投资,预计2015年度动力锂电池新增投资将突破千亿。
近日,有媒体预估,2015年动力锂电池产业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发展势头,新增投资可能突破千亿。可是这千亿投资或者说大量产能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的一句话,似乎可以为这疯狂的投资降降温,海兹曼坦言,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其实何止大众,目前国内主要大型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很少选择本土电池供应商。那么,本土锂电池供应商如何更好的释放产能呢?
据证券时报报道,最近半年以来,A股已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建设新的锂电池项目,投资总金额接近280亿元。另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来自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增量投资有800亿元,加上社会上其他企业的投资,预计2015年度动力锂电池新增投资将突破千亿。
如果按照现有企业的新能源布局来看,也许这些产能甚至都不能满足现下需求。广州车展之后,国内整体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渐趋明朗,大型汽车集团除去东风之外,基本所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5年规划悉数出炉,未来五年,长安等八大车企总计将投产90余款新能源车。从总量上来看,这些企业规划产销总和甚至可能超越国家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销总目标。个别企业的目标甚至超越百万辆,少则20万辆,面对这样的产销布局,锂电池产业链没有理由不追加投资,甚至大规模追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商机的正确反应。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客观现实是,上汽、中国一汽、长安等主流车企最终并未选择本土锂电池供应商,而是牵手LG化学等跨国巨头,例如,LG化学2016年以后要为在华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汽车电池数量达55万个。如此巨大的需求正在不断为跨国巨头争食。
而这其中的原因也很明了,正如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曾对外表示,未来4~5年,大众汽车会陆续在国内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但遗憾的是,大众似乎并不愿意向中国本土企业采购动力电池,因为它觉得,目前没有一家中国的电池生产企业能满足大众的采购标准。
这并不是说大众的标准有多高,而是大众的需求也代表着大多数主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所以,对于本土锂电池的供应商来说,在疯狂追加投资,扩充产能的同时,应想好出路。如何在释放产能的同时提升制造水平。
基于此,倒是也有一些企业走出了不错的路子。
11月17日,江淮拟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在合肥合资成立一家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重组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合资公司。
对此,江淮汽车相关人士解释,这是因为产能受限的原因,除了整车产能,电池供应不足也是影响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最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江淮的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依赖于国轩高科、力神等第三方供应商,但这两家电池厂还同时向其他车企供应电池。
总体来看,国轩高科以及力神是目前国内锂电池供应商中实力较强的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目前对于整车制造商来说,本土电池供应商的选择空间是比较小的,进而导致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更准确的说是优质产品供需不平衡。
所以,对于新进投资来说,不如与华霆(合肥)动力一样,与整车制造商建立全新合作模式,从研发到制造,全面匹配整车生产需求,达到产能释放与技术进步双重效果,一举两得。
这背后同时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本土整车制造商在未来也很可能走上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受限跨国零部件供应商的路,这可并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积极布局上游锂电供应链抢占市场,对中国锂电乃至新能源产业来说是件好事,但是这需要更加协调的整零协同。本土主机厂也需要与本土电池供应商探寻一种更好的合作模式。否则,大规模采用跨国品牌核心零部件基础上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不是真正的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