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英是中国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首席技术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30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部、局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励,曾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第四届詹天佑人才奖、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早在2002年,她带领着团队开始了中车电动汽车的创业之旅。
回首
在中车电动十周年庆典期间,郭淑英与当年一起攻关“863”项目的一些老朋友重逢了。回首过去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几年,郭淑英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想像当时有多艰辛。”
而她和团队所面临的,是从最初业内质疑“轨道交通搞汽车能行吗”,到推广过程中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怎么运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她提到特别是在“十五”末至“十一五”时期,
电池性能是她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团队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反复试验,当时的
电池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无法满足整车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发团队采用了超级电容、或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储能方案。近几年不论是在电池性能还是整个动力系统,都取得了可喜的技术进步,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通过郭淑英及其团队的不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搭载了由中车电动自主研发的电驱动系统的新能源客车,在海口和昆明等地的行业比武中,节油率和可靠性指标评分都居于前列。“从一开始市场的不理解到后来认识产品、喜欢我们的产品这个过程,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是因为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我相信只要不断坚持,脚踏实地,总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实现我们的目标。”郭淑英如是说。
突破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依然影响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
郭淑英认为,电机驱动系统是向着高效率、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集成度方向发展的,整个阶段经历了从分立式、到功能集成式化,再到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共识。
电力电子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其技术进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T“动力”是由中车电动依托于轨道交通技术,经过几代技术更新迭代后,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的先进性,集八大核心功能于一身,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效能和运营能力。 正如中车电动总经理刘凌所说:“它有望带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场革命性技术变革,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T“动力”的最大亮点是其控制总成:它体重不到35公斤,体积是同类控制总成的一半,宽度仅为A2打印纸大小,是一款国内领先的体积小、集成度高、可靠高的控制总成产品。受益于高铁技术的积累与分享,中车电动以IGBT技术突破为切入点,进一步打通了IGBT元器件、模块、电机控制器关键部件、电机驱动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形成了自主研发、生产、检验的完善管理体系,让T“动力”成为货真价实的“中国造”,也奠定了T“动力”竞争世界第一梯队的实力基础。
领跑
显然,从零起步的中车电动,经历十年淬炼,无论技术还是产品已经从国内走向国际。在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中,中车电动继续保持前行。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将使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创新和制造创新的汽车业集中体现,深化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中车电动根据国家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合理规划,至2027年,中车电动将形成新能源客车、智轨列车、新能源专用车、驱动系统和电池Pack五大业务版块,实现大中型客车销售3万辆、智轨列车2000列、新能源物流车30万辆、外销驱动系统30万套、电池20GWh,成为绿色交通领导者与先行者。
郭淑英说,基于我们自身在电力电子和电动技术方面的技术能力,我们将做大、做强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做出有特色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城市公交车,做出一个国有企业对行业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