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2017全球未来科技大会上,未来出行成为了大会关注的议题之一。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如今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怎样?将如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而随着环保观念的日渐增强,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应用状况如何?推广难题在哪?对于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业内认为这两项技术都存在一定痛点,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设施完善,未来将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理念。
在未来出行科技论坛上,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小鹏汽车副总裁谷俊丽、追梦者基金&创新谷创始人朱波、租租车副总裁郑成俊、盼达用车副总裁岳腾等嘉宾对于“发现移动出行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出行方式发生怎样的变革?
谷俊丽:一百多年前,人们还是依靠马车、驴车等来解决出行问题,直至上世纪福特生产出第一代汽车,人们的出行方式才有了显著改变。在其后的整个世纪里,汽车一直在不断发展。如今的互联网使汽车从燃油化发展到了电动化,我希望未来能实现自动化的革命,让汽车变得数字化、智能化。在硅谷,无人驾驶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火爆的应用,过去两年时间内有大约100家创业公司希望能实现无人驾驶。我设想,未来的汽车是一个移动机器人,能够驾驶车辆到世界各个角落。
朱波:我认为,智能出行是巨大的刚性需求,目前也有不少公司在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在大城市里,上下班堵车会浪费人们很多时间,无人驾驶未来会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道路建设、城市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人工智能产生过一次浪潮,但是很快就熄灭了,因为当时的计算机能力没有达到要求,人工智能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而随着1997年计算机在国际象棋中战胜人类,到2015年阿尔法狗的出现,不难发现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未来就会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它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成为一个部件。
张毅:我预计分时租赁在未来三年会有爆发式的增长。以澳洲为例,当地没有高铁出行的方式,游客打车出行的价格又偏贵。相比之下,分时租赁的出行方式价格较低而且比较方便,分时租赁的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打车费用都较高,比如在日本从国际机场到市区,打车要花费700-1000元人民币,分时租赁的需求还是比较普遍的。
郑成俊:出境自驾正在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出行选择。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的数字已经达到1.22亿人次。中国出境自驾游的比例在2013年的时候是接近0%的,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3.34%。虽然占比依旧不多,但是近年来基本上是翻倍增长。美国2016年的出境自驾游比例为46%,意味着将近一半的美国人到国外游玩时会选择租车的方式,日本的这个数字也将近40%。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比,中国的出境自驾游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如何看待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张毅:短期内,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变化不大。前不久,百度的李彦宏通过无人驾驶去开会,结果受到交警的处罚,其中质疑的声音非常多。无人驾驶最关键是立法,美国要通过立法去实现无人驾驶的推广其实是挺难的,而在中国,执行力可能相对较强。
谷俊丽:目前,辅助驾驶已经基本能够实现产品落地,帮助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全自动无人驾驶,是特定场景下的运用,限定会相对较窄。如今有部分传统车厂通过在车上安装传感器,使汽车“有眼睛”,增加辅助性的警告环节来协助人们开车。
以传统的人脸识别或者图片识别为例,90%的精度已经能超越传统的算法了,但是汽车出行要满足安全车规,就是意味着精度要达到99.999%。截止到今天,所有的技术依然解决不了L4(高度自动化)、L5(完全自动化),所有专家聚集起来利用所有算法也解决不了L5的问题,这是算法的创新和人工智能研发的过程。希望大家给予技术成长的空间,技术演进到一定程度将会出现新产品为大家服务。
无人驾驶技术核心是什么?
谷俊丽:虽然无人驾驶是根据算法驱动的核心技术来定义的产品,但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门实践科学。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中最具挑战性的应用,最终一定是要完成可落地、可生长的无人驾驶部署方案。其中,可落地是指真车从实验室走出实际运用中,可生长则是把反馈收集重新定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创新,这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互联网汽车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如果是传统的机械汽车,维修要开到4S店,互联网汽车可以进行软件的空中升级。如果在汽车上能实现这点,这就是快速迭代的关键核心途径。
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要抓住以下关键要素。第一点是数据,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任何科学家都没有建立模型,要通过传感器把真实数据搬上云端,这是算法演进的基石。第二点是AI算法,这是发展的核心,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升级,才能实现智能化。最后,尽管算法非常厉害,如果不能运用到车辆上也是徒劳,车是一个嵌入式的环境,需要有像云端这样非常奢侈的计算能力。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痛点也是围绕这三个因素,需要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如何?
岳腾: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要面对两种客户,在限排城市主要的销售对象是用户;在不限排的城市,大多数是卖给B端(商家),很少卖给C端(用户)。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推广给民众,主要是因为价格高、续航里程短、充电困难、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新能源汽车有那么多的痛点,企业如果想让用户买单,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需要企业不断地结合上下游设施来共同推进。
郑成俊:目前,出境自驾游的车辆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较少。不过,在瑞士有一条新能源汽车的自驾游线路,每隔一段路程就会设立充电桩,纯
电动车在这条线路上行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在完善充电桩的基础建设,同时也在大力推动
电动车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张毅:未来3—5年内,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会非常快,大概有30%-40%的增幅。近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很有道理。如何缩小我国汽车行业与他国间的差距,另开赛道是有机会的。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有很大的改变。
智能出行如何影响环保?
郑成俊:在境外租车这块,我们目前在跟部分国家的旅游局、环保部门建立合作项目,以推动更多中国用户选择清洁能源汽车。租车平台可以通过打折或者规则引导更多用户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
朱波:从短期来看,推动智能出行要重新改造道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不过今天的一切投资都是值得的。从长远来看,在未来10—20年内,智能出行对环境是有保护作用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使道路更加顺畅,减少电耗等资源损耗,对环境是有好处的。我对智能出行非常乐观,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辆共享等会给未来的环境优化带来很大改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