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力?王青这样建议

时间:2018-09-10 09:59来源:中新经纬APP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 中新经纬吴起龙 摄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市场培育和政策探索上,也逐步走在全球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力军。”王青表示,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偏弱。客观讲,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目前主要是依靠补贴、限购、限行豁免等政策驱动,在补贴退坡、牌照有限等条件下,如何提升市场自身驱动力,将成为其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
 
       另外,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新能源汽车性能和使用便捷性与消费者要求仍有差距,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依然是最突出的技术短板,需要进一步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弱化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相对劣势。
 
       至于如何提升市场驱动力,王青分析认为,首先要关注产品本身,这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假如没有补贴政策,市场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就说明市场是可持续的。现在消费者存在对产品本身里程焦虑等问题,同时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充电便捷性也存在问题。
 
       下一步,技术创新要从产品的角度来着手,当然还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努力,特别是动力电池的性能方面,续航里程要有相对明显的提升。王青表示,如果新能源汽车有较大的技术突破,相信电动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代将不是线性的,将可能是指数性的过程。
 
       王青表示,消费者是最理性的,但政府仍可以引导,电动汽车消费是顺应绿色化、低碳化趋势的消费,不能单纯要求其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因为在现阶段,要达到传统汽车的续航里程难度较大,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要对消费者做理性引导。
 
       而从政策角度看,目前的补贴政策,应该也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比如怎样增强消费者自主选择,通过消费者选择促使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优胜劣汰,而不是通过国补和地补直接补到车企。他进一步解释称,实际上,从国际经验来看,最好的政策是直接把补贴给消费者,由消费者用脚投票。
 
       另外,充电桩的布局问题也是影响市场驱动力提升的因素之一,目前充电桩存在数量不足,同时现有充电桩的布局结构也不尽合理。
   
        “充电便捷性是车主反映较多的问题,如果该问题解决不了,很难从市场本身让新能源汽车产生扩张的内生动力。”王青说。
 
       现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将消费者的充电桩使用情况数据进行处理,完全有可能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增加充电桩供给方面,政府部门要发挥更多的作用,把充电桩作为公共设施来建设,如此才能促进市场更加合理和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中能建氢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

    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发电和用电领域正步入一个技术线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政策支撑下,氢能正在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制氢国,去年产氢3342万吨,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应用来看,虽然在交通示范领域的热度更高,但中国氢
    2024-05-26 11:40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吴凯:让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

    近日,吴凯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他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开拓奋进的动人故事。
    2024-01-05 09:02
  • 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氢产能和应用需求,发展氢能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未来“氢能社会”是怎样的一幅全新景象?氢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12-18 08:50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中国科学院黄学杰:锂价降了一半了,钠电池的优势还在吗?

    三万亿风口,百万年薪招人,新型储能究竟有多火?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五花八门的储能技术孰优孰劣?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怎样突破瓶颈? 8月12日晚,央视《对话》聚焦储能大赛场,对储能热点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
    2023-08-16 18:04
  • 新宙邦董事长覃九三:让新能源“电子血液”跑出“中国速度”

    从零起步,到市值300多亿元的龙头;电容器化学品起家,跨界锂电、有机氟,再到半导体;众多领域打破国外巨头垄断,填补国内空白。27年来,覃九三带领新宙邦走过了一条不凡之路。
    2023-05-12 08:40
  • 科技部:提升氢能产业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3月28日,科技部高新技术司能源与交通处处长问斌在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氢能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过程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要加强区域联动、深化国际合作。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
    2023-03-29 09:48
专题
相关新闻
  • 中能建氢刘大为:5年内把氢价降到1/3,中国氢能应保持在第一梯队

    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发电和用电领域正步入一个技术线路“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政策支撑下,氢能正在走向属于自己的时代。目前,中国是最大的制氢国,去年产氢3342万吨,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从应用来看,虽然在交通示范领域的热度更高,但中国氢
    2024-05-26 11:40
  • 欧阳明高院士: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 成本下降80%

    10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我国电池产量占全球近70%,但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内卷现状。2023年锂离子电池价格腰斩,盈利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两三家。当前行业需要提质增效,用创新技术穿越周期。 2024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
    2024-01-21 22:07
  • 吴凯:让电池成为“六边形战士”

    近日,吴凯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他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开拓奋进的动人故事。
    2024-01-05 09:02
  • 氢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氢产能和应用需求,发展氢能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未来“氢能社会”是怎样的一幅全新景象?氢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12-18 08:50
  • 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并没有失控

    202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依然发展良好,但由于基数变大,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已由2022年的90%以上,降至10月的30%左右,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比2022年有明显下降。因此业内专家普遍对于动力电池会不会产能过剩有所担心。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问题
    2023-11-28 10:5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变革

    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要通过“氢能+储能+智能”协同发力,持续推动从新能源汽车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深入变革。
    2023-11-24 08:55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用液氨存储氢能前景广阔

    在11月9日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发表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化学储能路径》的演讲,重点介绍了以液氨存储氢能的产业前景。
    2023-11-13 08:25
  • 中国科学院黄学杰:锂价降了一半了,钠电池的优势还在吗?

    三万亿风口,百万年薪招人,新型储能究竟有多火?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五花八门的储能技术孰优孰劣?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怎样突破瓶颈? 8月12日晚,央视《对话》聚焦储能大赛场,对储能热点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
    2023-08-16 18:04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