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的大门已关闭了整整一年。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被业内视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有望重启的一个信号。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第15张生产牌照,大批的后来者则陷入未知时间表的焦灼等待之中。
毋庸置疑,发改委在后来就新建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审批持以审慎态度。在“绿色交通”的国家叙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毫无悬念地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制造2025》中亦被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其发展成就也无疑是令人瞩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3年在全球产销量排名第一,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一半以上。不过,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开始意识到这一产业产能过剩风险正在不断累积。
随着各类资本蜂拥而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量产能快速形成,而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预期。相关配套产业,如动力
电池也随之面临严重产能过剩的困境。中国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7年6月底,国内已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各类车企已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设定目标的10倍。产能利用率之低,显而易见!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政策之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2020年完全退出。年初补贴退坡新政的实施,已让部分车企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毕竟,靠补贴生存的投机者及所谓造车新势力遭人诟病已久。针对纯电动汽车企业新建投资项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对地区产业环境、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既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清晰的规划,也给新能源汽车的投机者敲响了警钟。就三类主要的造车新势力也都有特定的差异化要求,实现造车新势力的优胜劣汰。
根据上述规定,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管理项目需要在所在省份、企业法人、研发资金等方面满足一定要求。比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桩车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清理工作全部完成;现有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就企业法人而言,要求所有股东在项目建成前不得撤股,股东需要拥有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车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且对关键零部件具有较强掌控能力;现有新建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不存在违规建设项目等。
是时候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乱象进行整肃了。5月21日,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撤销〈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车型的公告》,涉及120余家企业及1882款新能源车型。这意味着,国家将对无产量或进口量的新能源车型进行清洗,也表明了国家规范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更确切地说是低端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相对稀缺。事实上,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能够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能源与生态环境压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又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今,《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再次强调了国家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并表明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领域。那么,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自然不断扩大。 (范正利,《人民交通》杂志总编辑)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