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桐:纯电动比混合动力更具成本优势
时间:2017-11-06 16:55 作者:汽车评价
![]() 关于电动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目前有两种思路和模式。第一,从传统角度,或者从国外角度,特别是从日系角度来说,先以混合动力发展,再向纯电动过度。中国由于产业发展的要求,从纯电动起步,重点压在纯电动。
但是纯电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纯电动开始向混合动力转变,从左到右,不是从下而上。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纯电动汽车,做A级车和小型车的比较多,但是也在向中级车和大型车推进。然而,需要考虑的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的发动机作为增程式的模式,是不是能够符合中级车的要求。
以纯电动的驱动平台,把内燃机作为简单的增程器,特别是随着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我认为与混合动力相比,成本上有优势,这值得企业从动力系统的技术路线上考虑。在以下三个方面,华晨宝马能够做得更好。
第一,品牌。华晨宝马之所以高投入、高盈利,得益于高端的品牌。电动化从传统内燃机到电动的动力,宝马需要做的更明晰,不光自己定义明晰,而且要向大众传递这种概念,在电动化方面,华晨宝马可以做的更好。华晨宝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是戴姆勒、奥迪,在这方面,品牌优势要强调出来。
第二,中国特定的模式。在服务上,市场的模式是一个大的概念。华晨宝马有过尝试,包括服务网站的建设、新型概念和新型服务,一条龙服务在中国有很多商机。怎样在中国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个链条,华晨宝马可以关注。第三个,关于研发。从我个人经验角度,华晨宝马我了解的不是很细,至少从表面上给人非常好的印象,三位一体、德国本位、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这三者合作非常重要。特别从研发角度来说,都知道,一些基本的技术,主要的实力在德国本部,但是面对中国市场产品的开发,需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德国企业常常愿意做减法,开发一个新的总承、新技术,全球考虑,针对中国市场我可以做一些简化,其实这是从上到下的模式。从中国市场角度来说,中国的供应商,或者中国市场,要求从下而上,不要一开始就想的这么复杂。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义,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体来说,在研发上一定要加强本地化力量,不能跟德国总部割裂看,要强调总部对本地化的支持,结合中国当地的供应商,这是三位一体,这方面华晨宝马还有很多潜力。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