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AM:亲锂-疏锂双骨架助力锂金属电池
时间:2023-01-28 17:06 作者:深水科技
一、引言
锂金属以其在可充电电池中的超高理论比容量(3860 mAh·g-1)和超低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 V)的诱人特性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然而,库仑效率(CE)不足和安全隐患仍然是限制锂金属负极电池(LMBs)商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但是由于锂金属上脆弱的天然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很容易被锂剥离/沉积过程中巨大的体积波动破坏,从而扰乱表面电流密度的分布,进而导致糟糕的锂沉积形貌。此外,部分松散的锂沉积结构,如树枝状和苔藓状形态,更有可能在锂剥离过程中与基板断开电连接,并作为惰性和绝缘的“死”锂层积聚在电极表面。由于电解质和活性锂的额外消耗,锂枝晶和“死”锂的形成被认为是LMBs低CE和过早失效的主要原因。更糟糕的是,剧烈的体积膨胀和Li枝晶生长不仅会破坏电极的结构,甚至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隐患。即使完全致密的Li沉积,在LMA的充电/放电过程中Li+/Li的转化也必然伴随着约4.8微米/mAh cm-2的理论体积变化,这可能对具有几十个叠置电极的软包电池造成致命的结构损坏和不期望的界面接触。此外,有限的负/正(N/P)比对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与商业含锂正极匹配,则要求锂箔的厚度低于30微米。不幸的是,在这种厚度下,Li箔的机械强度差,这使得它难以支撑自身并满足LMBs的实际加工条件。二、正文部分 成果简介
【图 1】(a)Li-B@SSM复合负极制备过程示意图。(b) Li-B和(d) Li-B@SSM的BSE图像。(c) SSM的SEM图像和(e)Li-B @ SSM负极的横截面SEM图像。(f)Li-B的x射线衍射图(g)厚度为47 μm的大块Li-B和Li-B@SSM单轴拉伸试验得出的应力-应变关系
【图 2】剥离5 mAh cm-2的Li后,(a)裸Li 、(e) Li-B 、(i) Li@SSM和(m) Li-B@SSM负极的SEM图像。(b-d)裸Li、(f-h)Li-B、(j-l)Li@SSM和(n-p)Li-B@SSM负极在预剥离5 mAh cm-2和沉积1、3和5 mAh cm-2Li后的SEM图像。模拟预剥离(q)裸Li、(r)Li-B、(s)Li@SSM和(t)Li-B@SSM负极的Li离子通量分布和电荷密度。所有图像的比例尺为100 μm
【图 3】(a)Li-B、Li-B@SSM和SSM骨架上镀Li的电压曲线。(B)Li-B和Li-B@SSM在2 mA cm-2和1 mAh cm-2下100次循环的平均CE测量值,基于Zhang及其同事提出的修改后的试验方案。(c)对最近文献中报道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性能进行比较。[39-46](d)100mV恒定电压下Li-B和Li-B@SSM负极的Tafel曲线和(e)计时电流测量。
【图 4】在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在(a)裸Li、(B)Li-B和(c)Li-B@SSM电极上Li剥离/沉积过程的原位光学观察。(d)裸Li、(e)Li-B和(f)Li-B@SSM负极的Li剥离和电镀行为示意图。
【图 5】在(a) 2 mA cm-2和1 mAh cm-2,(b) 1 mA cm-2和5 mAh cm-2,(c) 3 mA cm-2和3 mAh cm-2和(d)在1 mAh cm-2的固定容量下从0.5增加到6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对称电池中的裸Li、Li@SSM、Li-B和Li-B@SSM的恒电流电镀/剥离曲线。(e)在图 (d)中的各种电流密度下,裸露的Li、Li-B和Li-B@SSM电极的相应电压滞后。
【图 6】裸Li|LFP、Li-|LFP和Li-B@SSM|LFP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循环性能,(B)倍率性能,以及(c)裸Li|LFP,(d) Li-B|LFP和(e) Li-B@SSM|LFP在不同循环下的选定充电/放电曲线。(f)使用S作为正极的软包电池的循环性能。(g )(f)中电池的选定充电/放电曲线。 总结和展望 来源:深水科技咨询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锂金属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