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锂电】产业格局在调整!
时间:2023-05-11 17:47 作者:珊珊
锂电产业开始分化?
近日,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大部分企业第一季度的销量和净利润均呈下滑趋势,且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幅度更大,锂电池板块是大幅走低状态。从已经披露业绩的二十多家企业中来看,头部企业的业绩不降反升,而且呈爆发式的增长。可以看出,市场已经明显开始出现了分化,综合型锂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被专业细分龙头企业吃掉。那么,开始出现分化的起始在哪里?材料吗?
产业分化,材料先行?
自2022年下半年至今,锂电池的产业链开始出现了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在锂电材料的环节上已经打起了“价格战”模式,锂电池的全产业链,或即将进入洗牌期?而下一个延后的效应可能就是电芯的集体降价。
产能规划与需求承压。
锂电产业链在过去快速发展的情况,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的快速释放拉动。但近年来,这两个因素都有所变化,纯电动汽车增长变缓慢,储能市场增长速度跟不上材料生产速度,才能过剩和价格战就变成了必然的结果。
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25年为节点,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6家头部企业的产能规划来算,已达到3039GWH。而根据SNE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量是690 GWh。若未来3年要实现五倍的增幅,将有一定的压力。
欧美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链也提出了它们的需求。虽然全球市场没有收缩,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增长的速度可能没有以前快了。这也就意味着一些在市场占有率、成本控制、技术迭代上不是那么优秀的企业,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战带来的危机将是率先失去其生存机会。
过度的竞争,最终上演的就是价格战和淘汰赛。
由于动力电池将会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和新生产的技术升级,未来产品成本将会越来越低、性能会更好,大企业具有技术和产能规模优势,会进一步蚕食现有的市场。总之,不论哪种新技术,只要能在电池成本、效率上带来好处,就更更有机会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变量。
近期流行的是46系大圆柱电池、CTP技术等新的电池形态及组装方式,不少公司都在进行快速布局,目前技术和市场都处于上升期。失去先发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或许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而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网红”,亦有资本雄厚的龙头公司提前布局,目前正在尝试量产落地中。不过这也意味着,前十年围绕“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形成的产业格局在未来有可能被颠覆。此外,去年开始的电池材料回收及新能源车企自建电池工厂等热门趋势,也或将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总而言之,虽然国内的锂电及材料厂商们曾跟随着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发展也开启弯道超车。但眼下的局势或许意味着擂台守卫战已经开始了。
结语:
任何行业,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新能源,都会经历概念期、发展期、红利期、产能过剩期、竞争期和淘汰期,把握好时间很关键,否则可能真就被淘汰出局了。被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重点发展对象的钠离子电池,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又能否取代锂电池?——杭州钠离子电池技术与材料高峰论坛等你一起探讨!
钠电池技术与材料高峰论坛
来源:电池联盟 (责任编辑:子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