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业绩进一步分化,锂电池行业似乎进入“熊市”周期。“同质化竞争突出”“产能利用率不足”成为贴在行业链条上的鲜明标签。
不过就半年报看,全行业31家上市公司中,15家盈利增长,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高地,国际市占率更进一步提升。
“穿越周期,锂电池依旧能‘韧’性成长。”在业内看来,靠技术迭代打造业绩增量,持续提升行业聚集度,锂电池行业仍有机会创造下一个产业周期。
头部企业贡献超90%盈利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31家锂电池上市公司中,上半年营收、盈利同比双增的为14家,占比近半,双降的为8家。百亿市值划出业绩分水岭——市值破150亿的权重股合计净利润283.94亿元,集中了全行业99.56%的盈利。
头部企业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盈利增长,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业绩上行,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净利润同比翻倍,显示出相对更强的盈利能力。
“受碳酸锂降价影响,锂电池单价大幅下行,板块盈利分化加大。”招商证券电气设备新能源首席研究员游家训告诉中能传媒记者,“锂电池产品差异始终存在,特别是车用动力电池,有效产能和普通产能的盈利差异一直较大,很多企业在过去供需比较紧张的时候都无法盈利,头部企业则受益于产品性能、良率与成本优势,客户结构优质,盈利情况往往较好。”
聚焦头部企业业绩,储能电池正贡献盈利增量。根据宁德时代财报,2018年到2023年,其储能业务收入从1.89亿元增至近600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发布储能品牌“天恒储能系统”,储能板块实现营收288.2亿元,同比再增3%,占总营收的比重提升2.49个百分点至17.28%,毛利率增长7.55个百分点至28.87%。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也实现翻倍。财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20.95吉瓦时,同比增长133.18%,实现收入77.74亿元,同比增长9.93%。根据Info Link数据,亿纬锂能1~6月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二,世界排名较2023年前进1名。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储能行业的快速成长为锂电池行业创造出新的业绩增长点,不过就当下看,储能电池体量相比于动力电池仍然较小。”川财证券能源行业研究员赵洵指出。
游家训直言,单看储能电池,其总体盈利实际上不够乐观。“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国内大储的商业模式没有和运营效果挂钩;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储能产品品质目前没有足够体现,未来或许会纠偏。”
中国企业国际市占率提升
动力电池需求短期放缓,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却逆势提升。根据SNE Research榜单,在今年1~6月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中,中国企业依旧占据6席,全球市占率总计64.9%,较2023年同期的62.6%再上新台阶。
6家中国企业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均实现双位数速增。其中,欣旺达、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幅最快,分别同比上升62.4%、38.2%、34.6%;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分别同比增长29.5%、22.0%,装机量实现137.7吉瓦时、57.5吉瓦时,全球市占率分别达37.8%、15.8%,持续领跑。
“在这一轮全球电动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在电池与材料方面都实现了规模和能力的赶超。除非出现新的重大技术变革,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仍将延续。”游家训说。
赵洵则认为,需求放缓背景下各方企业在存量市场中竞争,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但保持全球市占率高企存在一定困难。“一是因为当前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升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将显著增加;二是海外贸易壁垒对企业出海能力造成阻碍,不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以来,欧美对我国“新三样”大幅加征关税。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最终决定草案,对比亚迪、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分别加征关税税率17%、19.3%和36.3%;美国对我国电动汽车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100%,对电动汽车锂电池、非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
“绿色贸易壁垒的提高提升了锂电池出海难度,但欧美国家本身对于电池的需求仍然存在,锂电池企业在当地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海外市场对于中国锂电池企业来说仍是可靠的增长点。”赵洵分析。
目前,多家中国锂电池企业启动东欧、东南亚建厂步伐。继披露匈牙利、摩洛哥海外投资计划后,7月份,欣旺达拟在越南建设首个消费电池厂;亿纬锂能拟投资30亿元到马来西亚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6月份,锂电隔离膜龙头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将在匈牙利再建新一期工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表示,中国锂电池产能占据全球产能的73.8%,利用合适的海外资源发展针对全球市场的电池产业,已成为龙头企业深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从资源禀赋和政策特点看,不仅仅是东南亚和东欧,非洲、南美洲、澳洲、欧洲、东亚、中亚都是未来可能的选择。”
固态电池成产业迭代方向
“对锂电池领域而言,当前发展的最大挑战是需求放缓和产能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赵洵研判,未来行业需求仍会出现一段增长期,但内部竞争相较于过去将更为激烈。“行业内企业的分化、淘汰、整合是成长期产业难以避免的过程。”
李泓同样表示,随着市场加大对高质量产品和更低成本的追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会进一步扩大规模,行业聚集度将再度提高。能更快推出有竞争力产品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反之,一般企业想要获得盈利则会面对更大挑战。强压之下,企业数量会快速减少,但行业的产能、产量、质量会稳步提高。
业内普遍认为,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对其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日历寿命、高低温环境适应性以及综合技术经济性已经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液态锂离子、混合固液(半固态)还是全固态电池都有通过创新继续发展的机会。不过当下的统一趋势是——在电芯中添加无机和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目前,全部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展示出产业迭代升级的可行性。在消费电子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医疗电池、特种电源中,新的固态电池材料和技术将逐步发展并获得应用。”李泓说。
8月下旬以来,A股固态电池指数连续上涨。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二级市场连续涨停,累计涨幅超过70%,期间股价一度触及39.69元/股高点,主力资金大笔流入,背后市场博弈的,正是其固态电池的突破性进展。
8月28日,该公司举行产品技术发布会,披露其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及未来研发路线,称该电池循环寿命600次,能量密度280瓦/千克,2025年在材料端搭配使用更高比例硅基负极后,能量密度将达300瓦/千克以上,预计于2025年启动中试研发并小规模生产,2026年正式建立产线并批量生产。
纵观产业链发展,近期,比亚迪宣布,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距离固态电池广泛应用还有3到5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千克;上汽集团预计于明年二季度实现固态电池上车,产业化进程提速;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在宜宾正式开工建设。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开启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广发证券预计,2030年,锂离子电池将不再是电动汽车电池主流,但在某些电子原件领域或仍留有一席之地。据SNE Research测算,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至200亿元。
来源:中国电力报 (责任编辑:子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