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原创 >

本周新能源电池资讯一览


-01 -技术突破: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与锰基材料创新

固态电池量产进程提速
国信证券最新报告显示,固态电池产业链在设备、材料、电池端均取得实质性进展:赢合科技已向国内头部客户交付固态电池湿法涂布、辊压及电解质转印设备,先导智能完成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交付;星源材质参股的新源邦实现氧化物电解质百吨级产能,硫化物电解质预计 2025 年实现吨级出货;孚能科技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于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其能量密度达 400-500Wh/kg,针刺、热箱等测试均未触发热失控。宁德时代 5GWh 全固态产线已投产,亿纬锂能百 MWh 中试线预计 2025 年投运,计划 2026 年推出高功率全固态电池。东吴证券预测,2026 年固态电池将进入装车测试阶段,2027 年小批量量产,2030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0GWh。

锰基材料应用场景拓展
在深圳举办的 2025 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上,星恒电源发布锰基材料最新进展:其自研的第二代锰酸锂前驱体单晶 Mn₂O₃材料,使电芯循环性能提升 50%,并实现一步高温烧结工艺,加工成本降低 30%。磷酸锰铁锂材料通过纳米化和包覆技术,解决了导电性差的难题,瓦时成本与磷酸铁锂接近,已批量应用于两轮车及储能领域。其第七代技术 “超锂 S7” 结合锰酸锂、三元和富锂锰材料优势,累计配套超 20 万辆五菱宏光 MINI EV,并在两轮车领域出货 377 万组。四川星恒青源已建成单晶四氧化三锰 1000 吨 / 月产能,2026 年将新增高纯四氧化三锰 2000 吨 / 月产能,为锰基材料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 02 -政策法规:中国动力电池新国标实施与全球标准博弈

中国新国标强化安全要求
工信部发布的 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 2026 年 7 月起施行,首次明确要求电池包热扩散测试需满足 “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无泄漏、外壳破裂)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 次快充后外部短路不起火)。新国标将推动电池企业从材料设计(如高稳定性电解质)、结构优化(如蜂窝式抗冲击模组)到工艺革新(如原位固化技术)进行全面升级,预计 2027 年存量车型需完成技术改造,行业技术门槛进一步提升。

全球产业链标准竞争加剧
欧盟《新电池法规》对碳足迹、回收率的要求进入实施倒计时,中国电池企业加速布局海外产能以规避壁垒:国轩高科越南、斯洛伐克基地建设提速,2027 年全球总产能目标 300GWh;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通过技术授权模式,将专利布局与本地化生产结合,巩固欧洲市场地位。与此同时,日本 JISC 标准委员会启动全固态电池安全标准制定,韩国则推动 “电池护照” 制度,全球动力电池标准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 03 -市场动态:中国企业市占率提升与资本博弈加剧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 401.3GWh,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宁德时代以 38.1% 市占率稳居第一,比亚迪凭借 17.4% 市占率紧随其后,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分别以 3.4%、2.6% 市占率跻身前十,增速达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欧洲订单爆发式增长,为 Stellantis 供货 12.8 万套短刀电池包,配套宝马 MINI 电池突破 11 万套。韩国企业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别降至 4.2% 和 3.3%。

资本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尽管技术突破频现,资本市场对新技术商业化仍持谨慎态度:国轩高科 G 垣准固态电池发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1.47 亿元,股价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进展提振股价,当日上涨 0.87%,成交额 1.28 亿元。行业估值层面,宁德时代以 1.24 万亿元市值领跑,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别为 546 亿元、169 亿元,头部企业与二线厂商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泰海通研报指出,2025 年锂电产业链扩产投资超 3400 亿元,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线改造需求,迎来新一轮采购周期。

- 04 -企业动态:AI 赋能与车企自研电池竞速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 401.3GWh,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宁德时代以 38.1% 市占率稳居第一,比亚迪凭借 17.4% 市占率紧随其后,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分别以 3.4%、2.6% 市占率跻身前十,增速达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欧洲订单爆发式增长,为 Stellantis 供货 12.8 万套短刀电池包,配套宝马 MINI 电池突破 11 万套。韩国企业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别降至 4.2% 和 3.3%。

资本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尽管技术突破频现,资本市场对新技术商业化仍持谨慎态度:国轩高科 G 垣准固态电池发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1.47 亿元,股价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进展提振股价,当日上涨 0.87%,成交额 1.28 亿元。行业估值层面,宁德时代以 1.24 万亿元市值领跑,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别为 546 亿元、169 亿元,头部企业与二线厂商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泰海通研报指出,2025 年锂电产业链扩产投资超 3400 亿元,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线改造需求,迎来新一轮采购周期。

- 05 -原材料与供应链:锡价暴涨与固态钠盐电池量产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突破 68%
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5 年 1-5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 401.3GWh,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 68.4%,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宁德时代以 38.1% 市占率稳居第一,比亚迪凭借 17.4% 市占率紧随其后,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分别以 3.4%、2.6% 市占率跻身前十,增速达 78.9% 和 110.1%。蜂巢能源欧洲订单爆发式增长,为 Stellantis 供货 12.8 万套短刀电池包,配套宝马 MINI 电池突破 11 万套。韩国企业中,LG 新能源以 11.8% 市占率排名第三,SK On、三星 SDI 市占率同比下滑,分别降至 4.2% 和 3.3%。

资本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尽管技术突破频现,资本市场对新技术商业化仍持谨慎态度:国轩高科 G 垣准固态电池发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 1.47 亿元,股价微跌 0.43%;孚能科技全固态电池进展提振股价,当日上涨 0.87%,成交额 1.28 亿元。行业估值层面,宁德时代以 1.24 万亿元市值领跑,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市值分别为 546 亿元、169 亿元,头部企业与二线厂商差距进一步拉大。国泰海通研报指出,2025 年锂电产业链扩产投资超 3400 亿元,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线改造需求,迎来新一轮采购周期。

- 06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固态电池、锰基材料、AI 赋能成为本周关键词,行业呈现 “多技术路线并行” 特征。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锰基材料在两轮车、储能领域持续渗透,AI 技术重塑研发制造范式,三者共同推动动力电池性能、成本、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全球化竞争与本土化布局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但需应对欧美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博弈。海外建厂、专利交叉授权、联合研发成为破局关键,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的全球化战略为行业提供范本。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中国新国标强化安全底线,欧盟碳关税倒逼绿色生产,市场需求则推动技术迭代。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随着车企新车型集中上市,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迎来季节性高峰,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

本周新能源电池行业在技术突破、政策规范、市场博弈中稳步前行,固态电池量产曙光初现,锰基材料应用场景拓展,AI 技术深度赋能,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持续领跑。未来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路线竞争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这些因素将共同塑造行业长期发展格局。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