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电池法延期两年:中国企业的战略缓冲与长期博弈
时间:2025-08-07 08:35 作者:子蕊
PART 01政策调整的官方依据与立法进程2025 年 5 月 21 日,欧盟委员会在第四批 “简化综合方案” 中正式提出,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EU)2023/1542 中的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生效日期从 2025 年 8 月 18 日推迟至 2027 年 8 月 18 日。这一调整通过文件编号为 COM (2025) 217 final 的提案明确,同时配套调整了尽职调查指南发布时间 —— 从原计划的 2025 年 2 月 18 日延后至 2026 年 7 月 26 日,以与《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指令》(CSDD)实现同步。 立法程序方面,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已于 2025 年 6 月启动专项听证会,重点讨论认证机构资质、供应链追溯技术标准等实施细节;欧盟理事会内部市场和消费者保护工作组(IMCO)同步开展影响评估,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形成最终修订文本。这一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欧盟《竞争力指南针》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简化监管框架提升企业竞争力。 PART 02延期背后的三重困局
1. 认证体系建设滞后
2. 法规协调需求迫切
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震荡 PART 03中国企业的战略机遇与深层挑战1. 缓冲期的黄金窗口
2. 长期合规压力未减
PART 04行业应对策略与未来趋势1. 供应链重构路径 矿产资源本地化: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已在爱尔兰、葡萄牙布局锂矿项目,通过合资模式降低地缘政治风险;格林美与欧洲回收企业合作,构建 “开采 - 加工 - 回收” 闭环体系。 绿色电力采购: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通过签署绿色电力购电协议(PPA),将电力碳足迹降低至 30kg CO₂/kWh 以下,优于欧盟当前 60kg 的阈值。 2. 认证与数据管理 电池护照实践:全球电池联盟(GBA)2024 年试点项目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6 家中企参与,其电池护照记录了从矿产开采到回收的全链条数据。例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的碳足迹计算值为 49kg CO₂/kWh,达到欧盟 A 级标准。 第三方评估常态化:TÜV 南德、瑞士 SGS 等机构推出 “预合规评估服务”,帮助企业提前模拟供应链审核。202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委托的此类评估项目数量同比增长 210%。 3. 政策跟踪与行业协作 官方动态追踪:企业需定期查阅欧盟委员会 “电池法规实施进展” 专栏 (https://ec.europa.eu/energy/topics/energy-techology/batteries) ,关注 2025 年第四季度立法修订结果。 行业联盟参与:加入中汽协 “欧盟电池法规应对工作组” 可获取最新动态,例如 2025 年 6 月发布的《欧盟电池法规应对白皮书》已详细分析中企合规路径。 欧盟推迟电池法尽职调查义务,本质上是在绿色转型与市场稳定性之间寻求平衡。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两年缓冲期既是技术升级的 “窗口期”,也是供应链重构的 “攻坚期”。短期来看,中企可通过本土化布局、绿电采购、电池护照接入巩固市场份额;长期则需直面欧盟碳足迹、回收材料等核心标准,通过技术创新与 ESG 体系建设提升全球竞争力。正如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所言:“中国在电池制造领域的系统性优势,正通过本土化运营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合规竞争的本质从未改变。” (注:文中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 6 日,部分政策细节可能随立法进程调整,建议以欧盟官方最终公告为准。)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