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携广汽深化 eVTOL 电源合作:300Wh/kg 高镍电池已落地
时间:2025-08-12 14:13 作者:子蕊
当中创新航与广汽集团旗下广东高域的战略合作协议落笔时,一个隐藏在新能源产业版图中的新战场正逐渐清晰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电源革命。这场合作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技术协同,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开始向 "空中交通" 这一前沿领域深度渗透,而电池作为 eVTOL 的 "心脏",正成为决定行业产业化速度的关键变量。 eVTOL 的独特属性,对电池提出了远超电动车的严苛要求。与地面交通不同,空中飞行对 "能量密度" 的追求近乎极致 —— 每提升 1Wh/kg 的能量密度,就能多承载 0.5 公斤有效载荷,或延长 5 公里续航里程。中创新航为广东高域 Aircab 定制的 9 系高镍 / 硅体系电池,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电芯能量密度突破 300Wh/kg,配合轻量化电池包设计,使 Aircab 的续航达到 120 公里,较采用传统锂电池的原型机提升 40%;6C 快充能力则让其充电时间压缩至 10 分钟,满足商业化运营中 "快速周转" 的需求。在深圳湾的试飞测试中,搭载该电池的 Aircab 完成了 15 公里短途通勤航线,全程能耗仅相当于同距离电动车的 1.8 倍,验证了电动化空中交通的经济性。 更具突破性的是第二代半固态大圆柱电池的研发。中创新航选择大圆柱形态,源于其在高倍率放电时的结构稳定性 ——eVTOL 在垂直起降阶段需要瞬时大功率输出,相当于电动车急加速时的 5-8 倍,传统方形电芯容易出现局部过热。而半固态电解质的引入,既保留了液态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又通过陶瓷涂层抑制锂枝晶生长,使电池循环寿命突破 2000 次,远超行业平均的 1200 次。按计划,这款能量密度达 350Wh/kg 的电池将于 2026 年量产,届时 Aircab 的续航可进一步延伸至 180 公里,足以覆盖多数城市内的通勤需求(如北京国贸到大兴机场仅 60 公里)。 这场电源革命的背后,是跨界技术的融合创新。中创新航的电池研发团队中,有近三分之一成员来自航空航天领域,他们将 "航空器冗余设计" 理念引入电池管理系统(BMS):当某组电芯出现异常时,BMS 会在 5 毫秒内切换至备用模组,确保飞行安全;同时借鉴飞机燃油系统的 "容错逻辑",开发出 "热失控定向泄压" 结构,即使电芯发生极端故障,高温气体也会向机腹方向排放,避免损伤旋翼系统。这种 "地面技术 + 空中标准" 的杂交创新,让 eVTOL 电池的安全冗余达到民航级水平。 头部企业的集体发力,正在加速 eVTOL 电源技术的迭代。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凭借 "液态电解质 + 固态框架" 的混合结构,能量密度已实现 350Wh/kg,且在 - 4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超 70%,解决了 eVTOL 在寒冷地区的运营难题;欣旺达推出的 "欣・云霄 1.0" 电池则主攻快充与循环寿命,320Wh/kg 的能量密度虽稍逊,但支持 10C 超快充(5 分钟补能 80%),循环寿命达 3000 次,更适合高频次的城市空中出租车场景。这三家企业的技术路径虽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让 eVTOL 电池的 "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 三者达到商业化平衡点。 标准化是合作的另一重深意。目前 eVTOL 行业面临的一大瓶颈,是各企业电池规格五花八门 —— 从电芯尺寸到接口协议都不统一,导致产业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中创新航与广东高域的合作协议中,专门设立了 "电源标准化工作组",计划用 18 个月时间制定涵盖电芯尺寸、充电接口、BMS 通信协议的 15 项团体标准。这一举措将大幅降低行业成本:按测算,标准化后电池采购成本可下降 25%,维修保养效率提升 40%,为 eVTOL 的规模化运营扫清障碍。 市场潜力正在吸引更多玩家入场。根据行业测算,2030 年全球 eVTOL 市场将形成 30GWh 的锂电池需求,相当于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 3%,但增速远超后者。这一蓝海已引发跨界布局:亿纬锂能与亿航智能合作开发氢电混合电池系统,尝试用氢能解决长续航痛点;比亚迪半导体则为 eVTOL 电池定制车规级碳化硅模块,将充电效率再提升 15%。这种 "电池企业 + 航空器制造商 + 半导体企业" 的生态协同,正在复制电动车产业的成功路径 —— 用产业链集群优势降低技术突破的成本。 成本下降的临界点已隐约可见。当前 eVTOL 电池的单位成本约为 15 元 / Wh,是电动车电池的 3 倍,主要源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材料需求。但随着中创新航 2026 年半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产能释放,叠加标准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行业预测 2028 年 eVTOL 电池成本可降至 8 元 / Wh,届时空中出租车的单座公里成本将与高端网约车持平。这种经济性突破,可能让 eVTOL 从 "富人玩具" 变为大众化的通勤工具。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eVTOL 电源技术的突破,正在重塑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边界。为满足空中飞行需求,电池企业被迫在材料科学(如硅碳负极、固态电解质)、结构工程(如轻量化壳体)、智能控制(如毫秒级 BMS 响应)等领域实现突破,这些技术未来可反哺电动车、储能等领域。例如,中创新航为 eVTOL 开发的半固态电解质配方,已应用于其下一代动力电池,使电动车电池的低温性能提升 20%;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则为储能电站的高密度集成提供了新思路。 当深圳的清晨第一班 Aircab 从滨海大厦起飞,掠过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时,其搭载的锂电池正在书写新能源产业的新篇章。中创新航与广汽集团的合作,不仅是一次商业联姻,更是中国企业在 "空中交通革命" 中的占位布局。在这场竞赛中,谁能率先攻克电池的 "能量密度 - 安全性 - 成本" 三角难题,谁就能定义未来空中交通的技术标准。而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而言,eVTOL 的电源革命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 它预示着,当锂电池的性能边界不断被突破,人类的交通方式、能源利用形态,都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 上一篇:GB 44240-2024 出鞘:储能安全划下生死线,头部企业狂欢时,中小厂正被 “卡脖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