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现期价格冰火两重天:现货跌 3.57% 至 6.8 万 / 吨
时间:2025-08-13 09:34 作者:子蕊
8 月 11 日的新能源原材料市场,上演了一场现货与期货的 “冰火对决”。上海钢联的数据显示,当天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 68333.33 元 / 吨,较前一日下跌 3.57%,工业级碳酸锂微降 0.22% 至 69100 元 / 吨,延续着近一个月的下行惯性;但另一边,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2511)却因一则突发消息直线拉涨,以涨停价 81000 元 / 吨收盘,创下近三周最大单日涨幅。几乎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同步上涨 1.08% 至 9774.50 美元 / 吨,这组看似割裂的价格信号,实则勾勒出新能源产业链当下复杂的供需博弈。 现货市场的低迷,根源仍在于供需天平的持续倾斜。进入 8 月,国内锂矿供给端的释放节奏并未放缓:宜春地区锂云母矿在环保整改结束后,周度供应量已恢复至 1.2 万吨(折碳酸锂当量),较 7 月中旬增长 15%;青海盐湖提锂企业趁着丰水期全力生产,单月产量突破 8000 吨,低成本的盐湖锂持续冲击市场。而需求端虽处传统旺季,却呈现 “旺季不旺” 的特征 —— 动力电池企业排产环比仅增长 3%,远低于往年同期 5%-8% 的增幅;储能电芯厂因海外订单延迟,采购量较 7 月下降 8%,部分企业甚至暂停了新增订单。供需失衡下,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已攀升至 14.8 万吨,相当于一个月的消费量,贸易商为回笼资金不得不降价去库存,这直接压制了现货价格。 深圳某锂盐贸易商的报价记录显示,8 月 11 日上午,电池级碳酸锂散单成交已出现 67000 元 / 吨的低价,较上周的 70000 元 / 吨再降 4.3%。“现在是买方市场,下游企业都是小单补库,谁报价低就给谁做。” 该贸易商坦言,当前行业的普遍心态是 “快进快出”,生怕库存砸在手里。这种情绪传导下,现货价格的下跌具有一定必然性。 期货市场的涨停,则完全由突发供应预期主导。当天早间,市场传出宁德时代位于江西的枧下窝锂矿因设备检修临时停产的消息,虽未披露具体停产时长和影响产能,但作为国内重要的锂云母矿山之一,其动向足以牵动市场神经。数据显示,枧下窝锂矿年产能约 2 万吨碳酸锂当量,占国内锂云母总产能的 8% 左右,若停产时间超过两周,可能导致短期供给缺口扩大。更关键的是,这一消息点燃了市场对 “供给收缩” 的想象 —— 近期江西、四川等地陆续传出矿权整顿的风声,部分中小型矿山因手续不全被迫减产,叠加海外锂辉石矿进口量环比下降 5%,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迅速抓住这一信号,推动合约价格快速突破前期阻力位。 值得注意的是,期货与现货的价差在当天扩大至 12666.67 元 / 吨,创两个月新高,这种极端背离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分裂:现货端盯着当下的高库存和弱需求,期货端则押注未来的供应收缩。“期货是预期的游戏,哪怕只是短期扰动,也可能被杠杆资金放大。” 某期货公司新能源分析师解释,当前碳酸锂期货的持仓量较上周增长 20%,多空博弈激烈,而宁德时代矿场停产恰好成为多头打破平衡的 “催化剂”。 LME 铜价的同步上涨,则从另一个维度揭示了产业链的积极信号。铜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的核心原材料(一辆电动车用铜量约 83 公斤,是传统燃油车的 4 倍),其价格变化往往反映下游终端的真实需求。8 月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从 1.8 降至 1.5,终端销量环比回升 7%,车企为应对 “金九银十” 旺季开始补库,带动铜材采购量增长;海外市场同样传来暖意,欧洲新能源汽车注册量 8 月首周同比增长 12%,美国储能项目招标量环比增加 15%,这些需求端的改善直接推升了铜价。 更微妙的是,铜价与碳酸锂期货的联动,暗示市场对产业链 “需求回暖” 的预期正在扩散。部分机构认为,随着车企补库周期启动,动力电池产量有望在 9 月环比增长 10% 以上,进而带动碳酸锂需求从 “弱现实” 转向 “强预期”。这种预期虽然尚未反映在碳酸锂现货价格上,但已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定价,而铜价的上涨则为这一预期提供了 “佐证”。 不过,这种预期能否落地仍存变数。当前碳酸锂的核心矛盾并非短期供应扰动,而是高库存下的需求复苏节奏。14.8 万吨的社会库存意味着,即使短期减少 1 万吨供应,也难以改变市场宽松格局。更关键的是,锂价已逼近部分高成本产能的现金成本线 —— 宜春锂云母矿的平均现金成本约 6.5 万元 / 吨,当前现货价格已触及盈亏平衡点,若价格继续下跌,可能引发实质性减产,这反而构成现货市场的隐性支撑。 产业链各环节的应对也在悄然变化。上游锂矿企业开始调整生产节奏,某头部企业将 9 月排产计划下调 10%,以应对价格低迷;中游正极材料厂则趁机 “低吸”,8 月碳酸锂采购量环比增长 5%,为四季度生产备货;下游电池企业则延续 “以销定产” 策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稳定在 45 天左右,既不过度补库,也不盲目去库。这种 “上游收缩、中游补库、下游观望” 的格局,可能让碳酸锂价格在底部区间震荡更久。
从更长远看,8 月 11 日的价格异动,本质上是新能源产业链从 “量增价跌” 向 “供需再平衡” 过渡中的正常波动。随着碳酸锂价格逼近成本线,供应端的收缩力度可能加大;而需求端,随着车企新车型上市、储能政策落地,真实需求有望在四季度释放。当现货的 “弱现实” 与期货的 “强预期” 逐渐收敛,碳酸锂价格或将找到新的平衡点。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这种分化行情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贸易商需要在现货与期货间做好套保,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生产企业则可利用当前低价储备原材料,为旺季生产蓄力;投资者则需穿透短期情绪,聚焦库存去化速度、需求复苏强度等核心指标。毕竟,在新能源产业的长周期中,单日的涨跌只是浪花,而供需基本面的演变才是决定航向的洋流。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子蕊) |

- 上一篇:退役电池流向小作坊、白名单企业“吃不饱” 工业和信息化部: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