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咖说 > 聊政策 >

戴姆勒 + 沃尔沃联手炸场:欧洲最大氢能基地落子,重卡续航破千公里要改写运输规则?

一、合资企业 cellcentric 的战略布局与生产基地规划

 

戴姆勒卡车与沃尔沃集团于 2021 年 3 月正式成立的合资企业 cellcentric,是欧洲氢能重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合作项目之一。根据最新进展,双方已启动规模化生产计划,目标是在2030 年左右建成欧洲最大的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而非最初计划的 2025 年。这一调整主要源于土地购买延迟和基础设施配套进度,但 cellcentric 已在德国魏尔海姆预留了 16 公顷土地,并计划在埃斯林根的试点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为未来大规模扩产奠定基础。

 

该生产基地将聚焦长途卡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与制造,目标是通过工业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cellcentric 的核心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制造商,其技术路线以液态氢燃料电池为主,而非用户提到的甲醇重整制氢。例如,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 - 奔驰 GenH2 重卡已采用液态氢技术,单次加氢续航超过 1000 公里,且加氢时间仅需 10 分钟,性能与传统柴油卡车相当。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既符合欧盟对低碳燃料的严格要求,也能满足长途运输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在市场定位上,cellcentric 明确将长途重型卡车作为核心应用场景。根据戴姆勒与沃尔沃的规划,燃料电池卡车将与电池电动卡车形成互补:电池电动卡车适用于城市配送等短途场景,而燃料电池卡车则专注于跨境长途运输,尤其是欧盟境内的跨国物流网络。这种差异化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氢能在能量密度和加注速度上的优势,同时避免与纯电技术的直接竞争。

 

二、技术突破与专利布局

 

cellcentric 在技术研发上已取得显著进展。其核心技术包括高效液态氢储运系统和长寿命燃料电池电堆。例如,与林德合作开发的过冷液氢(sLH2)技术,可将储氢密度提升至气态氢的 3 倍以上,显著降低储罐体积和重量。在燃料电池系统方面,cellcentric 已推出新一代 NextGen 系统,功率密度较前代提升 40%,系统复杂度降低 30%,并可适配传统柴油发动机舱的安装空间,便于车企快速集成。

 

专利布局方面,cellcentric 累计申请了超过 700 项专利,覆盖燃料电池电堆、系统集成、氢储运等关键领域。例如,其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的防冻保护、气体循环控制等核心环节,确保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这些技术优势不仅支撑了产品性能的提升,也为 cellcentric 在全球氢能竞争中构建了技术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cellcentric 的技术研发与欧盟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根据欧盟 2025 年 6 月生效的《清洁工业协议国家援助框架》(CISAF),氢能产业链可获得最高 60% 的投资补贴,尤其是绿氢及其衍生物(如绿氨、绿甲醇)的生产环节。cellcentric 的液态氢技术路线符合绿氢标准,未来有望通过政策补贴进一步降低成本,加速商业化进程。

 

三、商业化进程与行业影响

 

cellcentric 的商业化时间表已明确:2027 年开始小规模量产燃料电池卡车,2030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为配合这一计划,戴姆勒与沃尔沃联合呼吁欧盟建立统一的氢能政策框架,包括2030 年前在欧洲布局 1000 座加氢站。目前,双方已与 BP、壳牌等能源巨头达成合作,在欧洲主要运输走廊推进加氢站建设。例如,戴姆勒计划在沃尔特工厂开设首个液氢加气站,并推动全球液氢加注标准的制定。

 

这一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运输领域的商业化进入关键阶段。根据行业预测,到 2030 年,欧洲燃料电池卡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0 万辆,占长途运输车辆的 15%-20%。cellcentric 的规模化生产将成为这一进程的核心驱动力,其技术输出不仅服务于戴姆勒和沃尔沃,还可能向其他车企开放,形成跨品牌的氢能重卡生态。

 

对行业的影响方面,cellcentric 的布局将加速欧盟运输脱碳进程。根据欧盟《氢能战略》,重型运输领域需在 2030 年减少 45% 的碳排放,2035 年减少 65%。燃料电池卡车的普及将直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带动绿氢生产、加氢站建设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例如,欧盟 CISAF 政策已明确将氢能设备制造纳入补贴范围,cellcentric 的生产基地建设可获得最高 45% 的投资补贴。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 cellcentric 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成本压力: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约为每千瓦 1000 欧元,远高于柴油发动机。cellcentric 计划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成本降至每千瓦 300 欧元以下,但这需要欧盟政策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其次是基础设施配套:欧盟虽计划 2030 年建成 1000 座加氢站,但目前仅建成约 150 座,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德国、法国等核心国家。若加氢站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燃料电池卡车的推广。

 

此外,技术路线的竞争也不容忽视。例如,丰田、现代等企业正推动甲醇重整制氢技术,而特斯拉则坚持纯电重卡路线。cellcentric 需在液态氢技术上持续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最新出台的《低碳氢授权法案》将对氢能分类标准进行细化,绿氢的界定可能更严格,这对 cellcentric 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戴姆勒与沃尔沃的合作标志着欧洲在氢能重卡领域的战略决心。通过技术突破、产能布局和政策协同,cellcentric 有望在 2030 年前后成为全球氢能重卡市场的领导者。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进展和成本控制,还需欧盟在氢能政策、基础设施和国际合作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一项目的最终落地,将为全球运输脱碳提供可复制的欧洲范式。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