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 > 咖说 > 聊市场 >

光伏行业回暖信号显现:技术突破与场景延伸的双轮驱动

 

一、头部企业盈利改善:技术溢价对冲周期压力

 

光伏行业回暖的核心信号来自头部企业的业绩修复。隆基绿能 2025 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25.98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86.77 亿元亏损额收窄超 50%,创下行业调整期以来的最佳减亏纪录。这一改善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隆基绿能将 BC(背接触)电池技术作为破局关键,其 HPBC 二代电池转换效率达 27.3%,采用复合钝化技术和零主栅(0BB)设计,不仅减少 12 毫克 / 瓦的银浆使用量,还将单面发电性能提升 15% 以上,完美适配欧洲和亚太地区高端分布式市场的需求。

 

技术优势已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5 年 6 月,隆基 HPBC 组件储备订单超 5GW,其中欧洲市场占比达 60%,主要供应德国、荷兰等电价高昂地区的工商业屋顶项目;亚太市场则以日本、澳大利亚为主,凭借 660W 的高功率产品在地面电站招标中屡屡中标。这种结构性突破有效对冲了行业整体价格压力 —— 尽管上半年多晶硅均价同比下跌 28.8% 至 3.68 万元 / 吨,但 BC 组件的溢价能力使隆基毛利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 3-5 个百分点。正如其财报披露,高端产品收入占比已从 2024 年的 35% 提升至 52%,成为减亏的核心驱动力。

 

成本端的改善同样不可忽视。随着硅料价格从 2024 年的高位回落,叠加隆基 “泰睿硅片” 产能占比提升至 80% 带来的规模效应,其组件单位制造成本同比下降 13.8%。这种 “技术提价 + 成本降价” 的双重作用,标志着头部企业已走出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进入 “技术溢价驱动盈利” 的新阶段。

 

二、储能协同增长:光储一体化打开价值空间

 

光伏行业的回暖并非孤立存在,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形成了重要支撑。通润装备半年报显示,其储能产品收入达 1.2 亿元,同比激增 149%,占总营收比重从去年的 4.3% 跃升至 7.0%,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引擎。二级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公司股价在半年报披露后迅速涨停,反映出市场对光储协同模式的高度认可。

 

通润装备的储能产品线已形成完整矩阵,涵盖户用储能变流器、1.6MW 工商业储能系统、5MWh 液冷储能集装箱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其 350kW 组串式逆变器在 45℃环境下仍能满功率运行,效率高达 99%,在澳大利亚风光储项目中占据 30% 以上的市场份额;针对欧洲户用市场开发的 Hybrid 逆变器,因标配电弧故障保护(AFCI)功能,已进入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流分销渠道。这种 “光伏逆变器 + 储能系统” 的协同布局,精准契合了全球能源转型中 “光储一体化” 的刚需。

 

储能业务的增长本质上是光伏价值链的延伸。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 596-655GW,而储能配套率已从 2023 年的 15% 提升至 25%,欧洲部分项目甚至要求 100% 配套储能。通润装备的案例印证了这一趋势 —— 其储能订单中 80% 来自光伏电站配套项目,尤其是在电价波动较大的欧洲市场,光储结合系统能使度电收入提升 20% 以上。这种深度绑定使光伏企业在组件价格承压时,可通过储能业务获得第二增长曲线。

 

三、行业生态修复:从价格战到质量竞争的转型

 

头部企业的业绩改善与储能业务的增长,背后是整个光伏行业生态的逐步修复。2025 年上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 289GW,同比增长 8.3%,其中中国以 132GW 的新增量领跑,欧洲、亚太(不含中国)分别贡献 48GW 和 76GW。更关键的是,行业库存周期出现积极变化:多晶硅库存从年初的 39.8 万吨降至 6 月底的 36.7 万吨,硅片、组件环节去库明显,推动产业链价格逐步企稳。

 

这种改善源于供需两端的结构性调整。供给侧,多晶硅企业通过减产使开工率从 2024 年的 70% 降至 38.6%,有效缓解了过剩压力;需求侧,欧洲 42.5% 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印度 55GW 的年度装机计划等政策驱动,使新兴市场成为增长主力。印度 2025 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 18GW,同比增长 31%,其中拉贾斯坦邦的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大量采用中国高效组件,带动隆基、晶科等企业的出口量同比增长 15%。

 

行业竞争逻辑也在发生转变。从 “价格战” 转向 “质量竞争” 的特征日益明显:隆基 BC 电池的溢价能力、通润储能系统的技术壁垒,都表明企业正通过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高效组件(转换效率≥26%)的市场份额已达 40%,较 2024 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升级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光伏行业的回暖并非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共同推动的产业升级。当隆基的 BC 电池在欧洲屋顶创造更高发电效益,当通润的储能系统让光伏电力更稳定可控,当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这个曾深陷价格泥潭的行业正在找到新的增长逻辑。随着硅料价格企稳、库存优化和装机增长的良性循环形成,光伏行业正迈向 “技术驱动、场景延伸、生态协同” 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