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电池也能拉火车!

时间:2024-07-23 11:52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作者:王俊峰
点击:
荣创新能的氢能重卡
 
  来自全国各地的氢能企业代表积极参会,其中80%均有来蓉投资意向——在近日召开的今年下半年成都首场“圈链融合”活动上,氢能产业的热度再次攀升。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今年成为了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两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成都已聚集100余户氢能关联上下游企业,涵盖制氢装置、储氢压力容器、加氢设备、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多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其中,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新能”),是国内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应用研究的开拓者和领跑者。国内首列氢能铰接式轻轨车、国内首辆氢能地铁施工作业车、世界首列氢能接触网检修作业车……这些国内首台(套)产品的燃料电池系统,均由荣创新能进行配套研发。
 
  目前,国内70%氢能轨道交通车型的氢动力系统都出自荣创新能,“成都造”产品正在中国大地飞驰。
 
  突破关键技术 为火车打造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走进位于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荣创新能公司,一面专利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陈列了各种专利证书达75份。专利墙左侧展示着公司的技术后盾:首席科学家钱清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董事长陈维荣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另外还有3位海外院士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堪称“最强大脑”。
 
  “科技范儿”,正是荣创新能的一大标签。在公司装配车间,荣创新能副总经理谈剑钊向记者揭开了公司的“发展密码”。
 
  谈剑钊介绍,近年来,氢能源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已为大众所熟知,同时,在轨道交通领域,氢能同样被寄予厚望。这就不得不提氢能零碳轨道交通系统,它是指全部由氢能源支撑供给的轨道交通应用,实现全过程清洁低碳。该系统概念由陈维荣首次提出,并在国内外首批开展相关研究。
 
  2008年,国内一些高校院所开始研发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而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还只是作为科研项目存在。既然汽车能用氢能作为动力,那火车是不是也可以?当时在西南交通大学担任教授的陈维荣,萌生出了这个想法。
 
  “当时的阻力非常大。”谈剑钊表示,轨道交通需要的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较大,有很多核心技术必须突破。在一片反对声中,钱清泉院士主动向学校推荐了这一课题,争取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后,陈维荣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陈维荣带着机车资料前往加拿大,出席了国际氢能机车大会,来自中国的氢能研发成果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时速160公里
 
  “成都造”氢能列车试跑成功
 
  此后,陈维荣和团队又开始研发更大功率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果不断显现:
 
  2016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列氢能源混合动力有轨电车;
 
  2021年,国产首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下线;
 
  2022年,配套中车长客推出全球首款时速160公里的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动车组;
 
  2023年,与京车装备联合研制出中国首辆燃料电池铰接轻轨车,与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联合研制中国首辆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
 
  荣创新能也是在这期间注册成立,完成科研到产业“最后一公里”的进化。
 
  今年3月,“成都造”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了运行试验。这台列车运行时速160公里,每公里实际平均能耗仅为5千瓦时,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这一全新列车是在成都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中车长客生产基地生产下线,而其“动力源泉”——氢能源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正是由荣创新能研发。
 
  现在,“用电池拉火车”已经不是简单的展示,更获得了各界的认可。据介绍,荣创新能的“氢能轨道交通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作为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氢能轨道交通应用场景”入选“四川省新经济重点平台和新场景名单”。
 
  积极推动
 
  氢能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建设
 
  但谈剑钊也坦言,目前氢能产业仍然存在应用场景不足等问题,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正是当前各方的共同目标。记者了解到,新都区计划抢抓全国超万台内燃机车新能源替代改造机遇,争取国铁集团支持荣创新能打造成铁石化线、归连铁路等内燃机车“油改氢”示范工程,进军氢能机车市场。
 
  同时,新都区还将支持荣创新能等企业在氢能公交车、环卫车、重卡、运渣车、共享单车等方面扩大应用场景。此外,当地正在积极努力推动“新都—青白江”氢能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打造氢能轨交示范线。
 
  7月17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政策申报指南》,详细列出了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加氢站最高可获1000万元一次性补贴,推动成都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此外,未来三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氢”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铜箔极薄化:动力电池的“革命瘦身”

    动力电池的革命瘦身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提升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电解铜箔极薄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为动力电池带来一场深刻的瘦身革命,推动着整个产业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的方向快
    2025-06-27 11:03
  • 韩国 SK On 在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寿命方面新突破,三倍于现有产品

    韩国电池制造商 SK On 正加速推进聚合物、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该公司在研究中发现了新型保护层, 有望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 编辑 作为专注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的企业,SK On 目前正在开发两款新型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其耐久性将显著优
    2025-05-09 22:35
  • 澳大利亚总理承诺投入23亿澳元助房主购买太阳能电池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于周日承诺投入23亿澳元(13.9亿美元),以帮助房主购买用于储存太阳能的电池,从而降低他们的能源成本,这是5月3日该国大选的一个重大议题。 周日,阿尔巴尼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的提议将为家庭在典型储能电池的安装成本上节
    2025-04-07 08:40
  • 珠海理文新材料:深耕绿色赛道 为新能源电池注入“强心剂”

    有一种黑科技新材料,能让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实现电导率等定向优化。走进位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珠海理文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文新材料),这种名为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电解液添加剂让人大开眼界。 锂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
    2025-03-05 16:47
  • 去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出炉:中企占六席,韩日企业市占率下滑

    近日,韩国知名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894.4GWh(吉瓦时),同比增长27.2%。 在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榜单中,有六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2025-02-20 09:15
  • 太蓝出席央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 无隔膜固态电池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如今,各行各业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创新变革。太蓝新能源抢先布局固态锂电池技术,巩固自身技术实力,以创新技术助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12月16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博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节目
    2024-12-20 17:52
  •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

    记者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焦魁教授团队通过高精度数学建模,提出了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可快速提出、优化燃料电池设计方案,提升电池性能、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发表。 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
    2024-12-06 17:20
  • 太蓝新能源夯实核心竞争优势,首推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

    近日,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举办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发布了颠覆性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还给出了无隔膜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 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受制于传统隔膜高温下易收缩的特性,容易因正负极短路引发电解液
    2024-12-02 16:52
  • 挖掘动力电池储能资源,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新型储能制造业包括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
    2024-11-26 16:49
  • LG 新能源:为 Bear Robotics 旗舰机器人产品独供圆柱形电池

    LG 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今天宣布,与硅谷公司 Bear Robotics 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 成为其圆柱形电池单元的独家供应商 。两家公司还将在技术创新方面展开合作。 根据谅解备忘录,LG 新能源为 Bear Robotics 旗舰机器人(例如 Servi Plus
    2024-11-18 17:50
专题
相关新闻
  • 铜箔极薄化:动力电池的“革命瘦身”

    动力电池的革命瘦身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提升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电解铜箔极薄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为动力电池带来一场深刻的瘦身革命,推动着整个产业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续航里程的方向快
    2025-06-27 11:03
  • 韩国 SK On 在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寿命方面新突破,三倍于现有产品

    韩国电池制造商 SK On 正加速推进聚合物、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该公司在研究中发现了新型保护层, 有望使锂金属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 。 编辑 作为专注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的企业,SK On 目前正在开发两款新型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其耐久性将显著优
    2025-05-09 22:35
  • 澳大利亚总理承诺投入23亿澳元助房主购买太阳能电池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于周日承诺投入23亿澳元(13.9亿美元),以帮助房主购买用于储存太阳能的电池,从而降低他们的能源成本,这是5月3日该国大选的一个重大议题。 周日,阿尔巴尼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的提议将为家庭在典型储能电池的安装成本上节
    2025-04-07 08:40
  • 珠海理文新材料:深耕绿色赛道 为新能源电池注入“强心剂”

    有一种黑科技新材料,能让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实现电导率等定向优化。走进位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珠海理文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文新材料),这种名为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电解液添加剂让人大开眼界。 锂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
    2025-03-05 16:47
  • 去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出炉:中企占六席,韩日企业市占率下滑

    近日,韩国知名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894.4GWh(吉瓦时),同比增长27.2%。 在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榜单中,有六家中国企业上榜,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2025-02-20 09:15
  • 太蓝出席央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 无隔膜固态电池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如今,各行各业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创新变革。太蓝新能源抢先布局固态锂电池技术,巩固自身技术实力,以创新技术助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12月16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博士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重庆站节目
    2024-12-20 17:52
  •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

    记者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焦魁教授团队通过高精度数学建模,提出了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法,可快速提出、优化燃料电池设计方案,提升电池性能、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发表。 全新燃料电池数字化设计方
    2024-12-06 17:20
  • 太蓝新能源夯实核心竞争优势,首推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

    近日,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举办了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发布了颠覆性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还给出了无隔膜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 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受制于传统隔膜高温下易收缩的特性,容易因正负极短路引发电解液
    2024-12-02 16:52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