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00亿新能源补贴缺口,绿证能填多少

时间:2017-07-10 12:44来源:能源新闻网 作者:能能
点击:

 
         千呼万唤始出来。2017年7月1日,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的绿证正式全面启动,全社会就此迎来消费绿色电力新时代。
 
         能源新闻网查询绿证交易官网了解到,绿证正式交易4天以来,目前已有694名认购者,共认购1019个绿证。
 
         首发23万个绿证
 
         此前,6月12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 文件要求,向提交申请的华能、华电、中节能、中水顾问等企业所属的2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我国首批绿色电力证书,奠定了我国首批绿证交易的基础。
 
         《通知》称,此次共对2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230135个绿证,绿证表征的上网电量共23013.5万千瓦时,所获绿证项目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北、新疆等六个省份,合计装机容量112.5万千瓦。
 
         所谓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的简写,是一种电力凭证,它记录了特定的1000度电是来自全国哪个陆上风电场或光伏集中电站。
 
         对此,发电企业可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申领绿证,核发后可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出售,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均可认购。
 
         绿证价格上限的确定
 
         按照《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规定:绿证认购价格按照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竞价确定认购价格。这个补贴金额即为标杆电价减去当地脱硫电价的部分。
 
         同时,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发布的绿证交易实施细则中也规定:信息平台在核发绿证时,根据项目结算电量的发电时间、批复上网电价、燃煤标杆电价等,自动计算绿证交易价格上限,并自动录入到交易平台。
 
以一张光伏发电绿证为例,假设其上网标杆电价为1元/度,其脱硫煤电价为0.3540元/度,那么张绿证的价格上限=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1000=(标杆电价-脱硫煤电价)*1000=646.0元。
 
而以一张风电项目的绿证为例,假设其上网标杆电价为0.54元/度,项目所在地目前的脱硫煤电价为0.3525元/度,那么其对应的绿证价格上限为190元。
 
从某种程度上,风电项目绿证的价格要远低于光伏发电,主要由于二得的标杆上网电价差异决定的。水规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总的来说,单位补贴强度越低,绿证越有优势。
 
         绿证的意义
 
         在中央推进绿色发展方针,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绿证的出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易跃春认为,绿证出台有引导绿色消费,提高环境效益和缓解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等三方面目的。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随着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正式启动,中国将开启倡导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的新时代,会有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企业及个人引领绿色电力消费潮流,凝聚绿色电力消费的社会共识,形成“全民消费绿电,共享清洁发展”的社会新风尚。
 
         易跃春指出,在自愿阶段,我国的绿证价格考虑以市场定价为基础,但不高于相应的国家补贴标准。发电企业出售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电价补贴,从购买者而言,这是其为支持绿色能源发展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不可以抵消电费,目前绿证不允许二次买卖,不过不排除以后在强制阶段可以多次交易。而风电与光伏目前建设成本不同,导致其所需要的补贴额度不同,进而绿证价格也不一样。而所处的资源区以及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差异等因素,也导致了同类型绿证价格的不同。单位补贴强度越低,绿证越有优势。目前先培育这个市场,未来随着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再考虑将分布式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逐步纳入核发对象。
 
         “消费者如果想完成能源转型,想要削减化石能源的排放或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然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确实是一个整体社会成本的提高的过程,如果想要好的自然环境就要多付费,现在无非是在找几个方面的平衡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说,现在出台的绿色证书政策还只是一个自愿性质的文件,迫切需要厘清考核对象是谁、考核目标、考核奖惩措施,这些都有待细则进一步明确,否则无法完成预期目的。
 
         “去补贴”是发展趋势
 
         新能源“补贴”政策在过去数年内推动了我国光伏、风电产业迅迅猛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但随着补贴资金拖欠问题摆上台面,补贴缺口不断扩大,新能源“去补贴”己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下调了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12月,国家再度下调了陆上风电、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目的一方面在于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加快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则为了缓解补贴缺口不断扩大带来的财政压力。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支玉强此前介绍,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资金缺口达到550亿元,至2016年底预计突破600亿元。
 
         权威人士预计,按照当前的补贴制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将达到3000亿元。
 
         在国家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和补贴资金吃紧的双重背景下,以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将补贴市场化,从而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补贴强度,成为主管部门的共识。
 
         短期绿证无法取代补贴
 
         不过,在政策制订方和市场参与方看来,绿证离取代新能源补贴仍有一段距离。
 
         “美国用了大概10年时间,自愿认购占到了新能源消费市场的1/3,我们相信,不管在哪个国家,自愿认购市场都是一个渐进的市场,寄望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替代补贴是不可能的。我们营造自愿认购市场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会共识,这对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很多人解读说,绿证是通过自愿认购来解决补贴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这个想法。”在绿证启动前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对其将取代补贴的报道进行了纠偏。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副处长徐国新表示,“绿证交易是将售出量作为核减补贴的唯一依据,换言之,不申请绿证、申请绿证不挂牌、挂牌没卖出去的,以上行为都不影响任何发电企业获得补贴。而且发电企业卖出1个绿证,我们也只是通知电网企业来核减1000度电,不会影响到以前,也不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获得国家补贴的行为。”
 
         “绿证提供的是一个自愿交易的市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是否交易绿证,毕竟很多企业面临资金链的考验。”彭澎说,“走绿证通道”,会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卖绿证来获取资金收益。
 
         “绿证有在其他国家推行比较成功的先例,所以中国政府希望借鉴绿证的方式来解决清洁能源补贴问题,但短期内替代补贴很难实现。取消光伏补贴会有一个过程,预计光伏补贴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如是说。
 
         朱共山指出, 拟议的绿色证书机制绝不会取代现行的可再生附加费补贴机制,它更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
 
         绿证取代补贴或大势所趋
 
         考虑到光伏发电到2020年要实现平价上网,短期内无法“断补”,以及绿证制度处于探索式发展阶段,绿证取代新能源补贴并不现实。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主体地位,绿证取代补贴或是大势所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也是毫无疑问的。绿证短期内不会取代国家补贴,也不应该取代,应对清洁能源成本降低过程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再多些耐心。”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利能源”)总裁娄力争博士认为,绿证认购将作为清洁能源补贴的有效补充、过渡,随着社会全民对绿色电力生产消费地认知度逐步提高,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绿证将逐步替代清洁能源补贴。
 
         他说,“过去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靠政府补贴,并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化机制的牵引。此次‘绿证’的落地实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了依靠市场的机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最直接支持绿色能源的方式,为愿意购买和使用绿色电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助力绿色电力消费
 
         在国家能源局看来,管理层推出绿证制的初衷是,从消费侧来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
 
         李鹏说,“我们更多希望绿证是小而面广、对消费侧的带动,希望各环节积极参与进来。”
 
         国家可再生能源管理信息官微发布消息称,将采用银联在线支付作为绿证平台线上资金支付结算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绿证交易体系,交易更加可靠、高效、便捷。
 
         随着广大消费者认知程度的提升以及平台交易的进一步优化,能源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交易、可共享、可共建,最终实现共赢的目标正逐步走进现实。(能源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新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