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23日,青海连续168个小时使用
光伏、风电和水电为全省供电的消息火遍了能源圈,这也是我国首次在省级区域范围内实现较长时间100%清洁能源供电,同时还刷新了此前葡萄牙电网连续107个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的新记录。
连续168小时、100%清洁能源、刷新世界纪录……光环之下,引人深思的是,青海凭什么实现了这个业界鲜有的创举?
在业界看来,青海能够在国内首次试验168小时全部清洁能源供电,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现实条件基础。青海水电资源丰富,
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可开发利用水电资源2314万千瓦、太阳能资源10亿千瓦、风能资源7500万千瓦,是中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
德令哈作为海西州海的首府,光照资源富集,水资源、土地、电网、产业等配套条件优越,是海西发展光热发电产业的理想之地,随着一批光热示范电站的成功建设,以及空气储能、熔盐储能等先进技术推广,德令哈市已基本构建起技术试验-装备制造-发电站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格局,将成为全国首个具备新能源全产业链集中发展的地区。
截止目前,德令哈市并网发电及试运行新能源装机总量849MW。其中,26家光伏企业发电装机容量740MW,光热发电装机容量10MW。另有3家在建光热发电企业装机规模为150MW,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50MW光热发电项目、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50MW光热发电项目、博昱新能源50MW光热发电项目。
今年6月3日,青海清洁能源首度跨区外销,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将外送江苏20亿度电。通过梯级水电、光热的调节作用,青海成为国内首个可实现水电、光热、光伏、风电之间优势互补的地区,为电网提供连续、稳定、优质的清洁能源,将富余新能源电量送往中东部地区,破解了消纳和外送等关键瓶颈点,蹚开发展清洁能源新路子。
青海依托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国内首套高海拔光伏电站移动检测装置,研发应用国际首套新能源并网实时柔性控制系统,建成新能源并网实时柔性控制等5个平台,初步解决“白天用不完,晚上不够用”“用电高峰时发不出”等难题。
同时,创新让风光资源“风光”起来。在德令哈工业园占地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7万片玻璃镜子“精准定日”——我国首座投运成功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项目依靠自主研发的光热发电技术,利用盐湖里丰富的熔盐资源储热来实现储能,让光能变成热能、动能再转化为电能,阴雨天和夜晚都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电力输出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5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2345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1943万千瓦,占该省装机总容量的82.8%。目前,水电和光伏已经成为青海电网第一、二大电源。
近年来,“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而青海力解新能源“顽疾”,多方合作促清洁能源外送。为此,青海提出了全面创建绿色能源示范省,重点规划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根据规划,到2025年青海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10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中东部输送清洁电量1100亿千瓦时。其中,青海省将在海西州重点推进以光伏、光热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
根据《海西州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海西州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区域内近零碳排放和清洁能源跨区域消纳为目标,探索新能源电力高比例外送及本地消纳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重点发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将海西州打造成世界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送出、使用和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确保“亿万绿电向东送”。到2020年,新增600万千瓦光伏发电(含5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3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450万千瓦风能发电装机容量,通过±1100千伏特高压通道外送清洁电力2000万千瓦以上,实现新增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0%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