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不为人熟知,石墨烯产业经过了滞缓、发展、走向成熟三个阶段,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位居世界发展前列的产业之一。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峰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着力自主研发,率先开拓出一片石墨烯蓝海。
“800秒”背后有神奇
由江苏超电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充电设备超电宝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外号——“800秒”。
“只需800秒即可充满,这是超电宝在众多移动电源品牌当中脱颖而出的绝招。”江苏超电总经理王云峰说。而江苏超电之所以能突破技术限制,在业界首次实现800秒极速、安全充电,秘诀就在于给
电池加了点“工业味精”——石墨烯。
不久前,在无锡召开的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江苏超电参展的超电宝,“充电800秒,行驶百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以及充电15分钟可使用2000余次的无人机电池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感知“黑科技”的观众。其推出的“互联网+物联网石墨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秉性快速充电桩”还一举拿下了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产品成果优秀奖。
然而,有人发出疑问,为了提高电池充电速度而使用高成本的石墨烯材料,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面对疑问,王云峰却有自己独到的眼光:“石墨烯电池具有快充、快放、储能大等特点,随着应用产品的突破,有了它的助力,快递、外卖还有共享
电动车的商业模式都将被改写。”
目前,江苏超能的石墨烯电池主要应用于无人机竞技、共享电动车、外卖电动车等领域,今后还将往新能源电动汽车方向发展。
麦子做成馒头自然有人吃
作为目前发现的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原先我们是生产石墨烯的,结果发现卖石墨烯比生产石墨烯还难。”回忆自己是如何走上做石墨烯电池这条路的,王云峰打趣说,“全是逼出来的”。
2010年,石墨烯发明者盖姆和诺沃肖洛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同一年,王云峰和他的团队投入大量资金、设备、人员研究生产石墨烯,并且“一不小心”成了我国石墨烯量产的先驱。
破解技术难题,实现石墨烯量产对于王云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但他很快发现,更大的难题还在后头。“由于石墨烯产业链下游尚未形成,公司空有产量,却很难卖出产品,逼着我们往下游应用走。”王云峰说。他和团队找到了中国旅行社总社、航空航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发了很多石墨烯应用产品,直到接触了石墨烯电池项目,感觉终于对路了。
“打个比方,以前我们种麦子没人拿来吃,现在我们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馒头、包子了,吃的人就多了。”王云峰说。历时6年,从石墨烯到石墨烯复合材料,再到石墨烯超级电池,直到现在消费者手中的超电宝,江苏超电一步一步把产业链延长了,生意自然兴旺起来。“只有得到下游应用需求的支撑,石墨烯产业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王云峰如是说。
打破旧的才能确立新的
笔者拿起一块超电宝,握在手里像是抓了一部手机一样,机身只有217克重。
别看超电宝现在的身材小巧玲珑,按照最初设想要实现800秒极速充电这个目标,个头起码得有烧水壶那么大,重量至少3公斤。要承受原先20倍的电流通过,这就好比把高铁放到马路上去行驶一样,里面的电路板等配件都得重新改做。“就算列车已经有能力跑到每小时350公里,如果没有配套的钢轨、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运营服务系统的支持,一样快不起来。”王云峰说。一项技术的进步会要求相关上游产业链和周边配套系统跟它相配合适应,这样才能真正算是成功应用。王云峰告诉笔者,目前制约石墨烯电池推广应用的一大阻力就是配套问题。
每遇到一个新的应用场景都会发现一个新的配套问题,目前该公司主要精力就花在为各个行业的客户解决配套问题上。今年上半年,江苏超电成功为无人机、电动车提供石墨烯电池,令业界耳目一新。
“做一个新的东西不容易,因为新的东西面对的是一个旧的市场,没有现成答案可以拿来。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才有广阔的前景,创业的大树才会常青。”王云峰道出了开拓蓝海的感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