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Li⁺)去溶剂化是什么意思?有何影响?

时间:2025-10-27 15:45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1. 什么是锂离子(Li⁺)去溶剂化?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通常由锂盐(如LiPF₆)和有机溶剂(如EC、DMC等)组成。当锂盐溶解在溶剂中时,Li⁺会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溶剂化壳层”(Solvation Shell)。这一过程称为溶剂化

 

去溶剂化(Desolvation)则是指Li⁺在电极/电解液界面处摆脱溶剂分子束缚的过程。只有去溶剂化后的Li⁺才能顺利嵌入负极(如石墨或硅)或沉积在金属锂负极表面。

 

简单理解:去溶剂化就像是Li⁺在进入电极材料之前,需要先“脱掉”外面包裹的溶剂分子“外套”,否则无法顺利进入电极结构。

 

 

2. 去溶剂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1)溶剂化壳层的稳定性

强溶剂化溶剂(如EC、PC):介电常数高,与Li⁺结合紧密,去溶剂化能垒高。

弱溶剂化溶剂(如DME、氟代碳酸酯):与Li⁺结合较弱,去溶剂化更容易。

 

(2)电解液浓度

常规电解液(1M LiPF₆):溶剂分子较多,Li⁺溶剂化程度高,去溶剂化困难。

高浓度电解液(HCE, ≥3M):自由溶剂分子减少,Li⁺溶剂化减弱,去溶剂化更容易。

 

(3)温度

低温(如0°C以下):溶剂化壳层更稳定,去溶剂化能垒升高,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高温(如60°C):去溶剂化加快,但可能引发副反应(如电解液分解)。  

 

(4)电极材料

石墨负极:层间距较小,Li⁺必须完全去溶剂化才能嵌入,否则溶剂分子共嵌入会导致石墨结构破坏。

硅负极/锂金属负极:对去溶剂化要求稍低,但仍需优化以减少副反应。  

 

3. 去溶剂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1)充电速度(倍率性能)

去溶剂化慢 → Li⁺进入电极受阻 → 充电速度降低(影响快充能力)。

去溶剂化快 → Li⁺传输更高效 → 电池可支持更高倍率充电。

 

(2)循环寿命

不完全去溶剂化:溶剂分子可能随Li⁺进入负极(如石墨层间),导致电极结构破坏,容量衰减。

副反应加剧:溶剂分子可能在电极表面分解,消耗活性锂,降低电池寿命。

 

(3)低温性能

低温下,去溶剂化能垒升高,Li⁺传输变慢,电池容量和功率大幅下降。

 

(4)安全性

去溶剂化不良可能导致Li⁺沉积不均匀(如锂枝晶生长),增加短路风险。

 

4. 如何优化去溶剂化过程?

 

(1)电解液优化

使用弱溶剂化溶剂:如氟代碳酸酯(FEC)、DME等,降低Li⁺-溶剂结合能。

高浓度电解液(HCE):减少自由溶剂分子,削弱溶剂化效应。

添加剂(如VC、FEC):促进稳定SEI膜形成,阻止溶剂共嵌入。

 

(2)界面工程

人工SEI膜:在电极表面构建LiF-rich界面,加速Li⁺传输。

表面涂层:如Al₂O₃、Li₃PO₄涂层,改善Li⁺去溶剂化动力学。

 

(3)新型电解质体系

局部高浓度电解液(LHCE):通过稀释剂调节溶剂化结构,兼顾高浓度电解液的优点和低粘度。

固态电解质:无溶剂化问题,但需解决界面接触问题。

 

(4)温度管理

预加热(低温环境):提高温度可降低去溶剂化能垒,改善电池性能。

 

总结:

Li⁺去溶剂化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电池的快充能力、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通过优化电解液组成、调控界面化学、采用新型电解质体系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去溶剂化能垒,提升电池综合性能。未来,随着快充电池和低温电池的需求增长,去溶剂化研究将成为锂电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 深度解析:电池C率!

    编辑 1. C率全称 C率全称是充放电倍率,表示电池充放电的电流与其额定容量的比值,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应用场景。 编辑 2. C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C率(C-rate)用于量化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公式为: C率(C-rate)= 充
    2025-10-09 17:25
  • 为什么锂电池的电压是3.7V?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锂电池的电压看似普通,实则隐藏着复杂的电化学原理和材料科学设计。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标称电压大多为3.7V。这一数值并非随意设定,而是由电池材料特性、能量效率和安全需求共同决定的。 一、电压的本质:电极材料的性格差异
    2025-10-16 16:07
  • 锂电池测试里的 “微分双兄弟”:dQ/dV 和 dV/dQ 到底该怎么用?

    做锂电池测试时,工程师常会对着两条形状相似的曲线犯难: dQ/dV和dV/dQ,名字就差个顺序,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人用dQ/dV看老化,有人用dV/dQ查析锂,一旦用反了,不仅分析不出问题,还可能误导后续设计。今天咱们抛开复杂公式,从解决什么问题出发,
    2025-10-11 10:32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EIS) 是什么?有什么用?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是一种通过施加小幅度交流电信号来研究电化学系统动态响应的分析技术。它类似于电化学系统的频率扫描,能够揭示电极界面反应、材料导电性、扩散过程等关键信息,广泛应用于电池、腐蚀防护、
    2025-10-16 09:44
  • 高薪揽才 + 跨界合作:字节跳动的锂电池战略如何重塑行业格局

    一、高薪揽才:构建锂电池研发的 最强大脑 近期,字节跳动在招聘平台发布的 电池研发专家 职位引发行业震动。该岗位开出 4 万 - 7 万元月薪(15 薪制),年薪区间达 60 万 - 105 万元,核心职责涵盖锂离子电池、锂金属固态电池、硅负极电池等前沿领域的材料
    2025-09-30 08:37
  •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 2025 年全景资讯: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进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退役周期,废旧电池回收已从环保议题升级为关乎资源安全与产业可持续的核心命题。2025 年,在政策加码、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废旧电池回收行业正经历从粗放生长向规范高效的关键转型,以下从行业现状、政策体系
    2025-10-15 11:28
  •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有哪些?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是衡量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衰退程度和剩余使用寿命。以下是锂电池SOH的主要指标和相关因素: 一、SOH的主要指标 1.容量指标: 电池容量 是指电池在一次完整充放电循环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电量
    2025-10-10 15:21
  • 固态电池成热点!中科院在固态电池材料实现突破,多家公司透露固态电池新进展

    固态电池 迎来新进展,行业加速迈向量产阶段!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方的信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提出了一个固态 锂电池 界面调控新方案,可以实现一体化电极-电解质材料,进而改善电极与电解质界面阻抗大、锂离子传输效率低等问题。 除了科研院所,
    2025-09-29 08:51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