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更青睐价格较低的纯
电动车产品。
8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5.1万辆,同比增长21.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0.4万辆,同比增长33.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4.7万辆,同比下降12.8%。
目前来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主要有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仍主要靠纯电动车带动。
不过,8月14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纯电动技术门槛比较低,国内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车企相对较多,但车企应该重视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品牌。”
从市场份额来看,纯电动车占比为81%,插电式混动车仅占比19%,并且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除上海外,北京、青岛、深圳、天津、广州等限牌城市的纯电动车销量占比,都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纯电动市场仍以微型电动车为主,如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排行榜前两位是知豆D2、北汽新能源EC系列,前7月累计销量分别为2.25万辆和2.2万辆,远高于紧凑级纯电动车比亚迪E5,后者前7月累计销量仅为1.38万辆。
对此,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部分城市存在限购等政策,消费者仅将低价电动车作为城市代步的基本工具。若抛开政策等因素,价格较高的纯电动车在家用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性价比处于劣势。”
以目前来看,距离纯电动车大规模走进家用市场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插电式混动汽车被业内认为更能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但是目前国内插电式混动车型较少且价格相对较高。以宝马X1插电式混动车型为例,其售价高达39.88万元,配置相当于34.5万元燃油版车型。
微型纯电动有价格优势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增幅并不明显,1月和2月累计销量仅为2.4万辆,同比下降33.3%,直到5月后市场逐步回暖,并在6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
并且新能源汽车补贴在新政之下有所收紧,国补和地补双双减少。如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当纯电状态下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时,享受国家补贴2.4万元,北京市地方不给予补贴。
据悉,7月31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批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7批),前7批共有2265款车型入选,其中有1872款纯电动车型。
然而,纯电动终端消费市场却存在诸多弊端。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纯电动车的发展,但市场却伴随着高弃购率,不少参与新能源购车指标申请的消费者存在“占号”现象。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低价纯电动车与现阶段市场产品有一定关系。从产品层面来看,销量排行靠前的车型均是从设计阶段就定义为纯电动车的产品,并非由传统燃油车改进而来。
整体而言,不同车企产品策略有所不同,知豆D2、江铃E100、长安奔奔EV以及众泰E200都是微型纯电动车型,依靠相对低廉的售价获得了其市场份额。
与纯电动不同,插电式混动车型更多的是依靠产品力。从企业产品来看,国内比亚迪、上汽荣威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均以乘用车车型为主,并且主要为SUV车型。如荣威eRX5,前7月累计销量达到1.08万辆,并入围了第三批北京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同时,自进入北京开售以来,订单已过3000辆,首批交付车已达1000辆。
合资品牌瞄准插电混动
由于国家倾向于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当前车企对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研发投入并不乐观,国内自主品牌仅比亚迪、上汽在该领域表现较好,但未来几年内或将与宝马、大众、奥迪等全球品牌正面竞争,市场压力加大。
然而,之所以其他自主品牌以纯电动发展路线为主,抛开政策层面,主要原因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集成纯电动车、燃油汽车两套较完整的动力系统,结构更为复杂,车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去研发,对资源有限的自主车企是巨大的挑战。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车企既要迎合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需求,又要满足企业油耗法规、新能源积分管理制度要求。
对此,上述资深人士分析称:“一个是以政策为驱动,另一个是以市场为导向,哪一个更适合还要看车企的自身实际发展现状以及战略规划。参照目前国内传统燃油车市场,SUV市场仍持续保持高增长,插电式混动无疑更适合该市场的需求。”
目前国内插电式混动车市场主要由比亚迪和上汽荣威来推动,其中比亚迪继续保持插混的强势地位,7月比亚迪宋DM销量5069辆;荣威eRX5销量为1606辆;比亚迪唐销量仅为977辆,同比下降68%。
技术上,上汽荣威的优势更为突出。如荣威eRX5搭载的三元锂
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了130Wh/kg,而宋EV300仍然在使用磷酸铁锂
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特别是在低温情况下,电池衰减非常严重。
然而,在中国市场,二者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合资企业。相关统计显示,今年国内外车企计划上市的40多款新能源乘用车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约20款,包括大众、宝马、通用、福特、丰田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国内外车企已经加快该车型的研发和本土产业化。
可以预见,未来插电式混动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崔东树表示:“无论未来插电式混动市场压力是否增大,自主企业都应全力研发插电式混动车型,不应在3到5年后才有所布局,且仅凭借纯电动车型去‘弯道超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