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回应街电高管集体离职事件 并称一亿认购共享充电宝发明专利

时间:2017-05-27 09:15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郑洁瑶
点击:

         5月26日,网上传出了街电科技软件团队和硬件负责人离职的消息,爆料称由于聚美入局,现有股权被严重稀释,原大股东海翼无法兑现此前承诺的股权,从而引发此次团队动荡事件。

        据此,界面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街电科技的董事长陈欧,陈欧回应称:聚美集团注资街电后,与原股东海翼集团共同为街电输送了一批高级管理人员,由阿里淘票票的前高管原源任CEO,爆料中所提到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应属街电CTO严景,而此人目前并未离职,软件方面的负责人则是聚美方面引入的人才。

        但即使不是核心负责人离职,街电目前也的确流失了一批人才。对此,陈欧表示:“在风口到来的时候,团队员工流动很正常,不必过度解读。”

        下午,海翼股份也做出回应,回应称,街电融资完成后,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电股份对员工进行了补差,补差部分的工商手续正在办理中,员工股权并未受损,部分员工离职是由于竞争对手高价挖角并刻意抹黑。

        以下为海翼回应全文:

日前在网络上出现关于海翼股份及街电科技的不实言论,海翼股份在此公开予以澄清:

1. 海翼股份于2015年初开始研发和部署“AnkerBox”移动电源租借箱,期间投入研发和运营费用投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高峰期研发团队成员超过50人。为了更好的融资和发展,这部分业务于2016年底分拆为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独立运作。

2. 街电科技成立后,原项目组中11位研发成员自愿转为街电员工。经协商,他们在海翼限制性股票中的1/4获得保留,余下的3/4按两家公司的估值比例转化为了街电期权。

3. 经过A轮融资和聚美注资后,街电估值超过5亿人民币,账面现金超过3.5亿人民币。为了加速融资进程,街电在完成A轮融资时采取了低于员工限制性股票转换时预计的估值。融资完成后,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电股份对员工进行了补差,补差部分的工商手续正在办理中。目前,上述员工持有占街电科技4.469%的期权,融资过程中价值未受损。

4. 聚美注资后,部分街电员工要求提前对剩余的1/4海翼限制性股票进行转让;海翼支持了这个破例的诉求,于5月8日对本应于2017年9月30日解锁的限制性股票提前解锁,并进一步按这部分员工的诉求,将解锁后的限制性股票按最新的海翼估值兑现为现金并发放,共计1027万人民币。

5. 竞争对手因为缺乏成熟产品,无视街电员工与街电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以数倍工资和股票等利益恶意挖猎街电员工,导致部分街电成员离职,并驱动这部分员工以不当行为对街电业务造成伤害,更进一步诋毁街电和海翼名誉,我们对此表示愤怒并将启动追诉。

6. 海翼股份十分注重研发投入,70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2016年研发投入近亿人民币。作为街电科技的创始股东,海翼股份将持续对街电科技提供研发和供应链端的支持。

        正如海翼所说,街电在经过了A轮融资和聚美的注资后,目前已由聚美实际控股,而据陈欧所说,聚美先前为街电注资的3亿元人民币目前也已全部转化为资产(既机柜),预计端午节后的一周就会在全北京大面积铺设。

        除此以外,陈欧还表示,除了海翼原有的供应链支持,街电目前还联合比亚迪和欣旺达,预计在未来半年生产500万台以上的机柜投放市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聚美对街电的投入将可以用All in来形容。

        而据聚美最新的财报显示,公司目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计28亿人民币,接下来聚美会再向街电投资1亿美金, 陈欧目前也有在接触一些外部资本。

        至于为什么会如此看好共享充电宝?陈欧说:“我觉得一旦网点布的足够多,充电宝一天几千万的订单是看得到的,根据我们现在的数据,有些点位已经能够达到一天借20次。我相信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足够让它在半年的时间远远超过任何垂直电商。我们去做它不代表聚美触到到了天花板,我们现在只是去做一个成长速度更快的全新的项目,毕竟一家公司不可能躺在一个商业模式上吃老本吃一辈子。”

        “也许未来,街电的发展会超过聚美也不一定。”

        有趣的是,在回应完员工离职的事情后,陈欧还告诉了界面记者一个全新的消息。日前,街电耗资一亿收购了多项共享充电宝的专利,专利属于青岛有电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刘同鑫名下,专利授予日期为2014年11月。

        此前,街电曾因为专利纠纷被来电告上法庭,此案涉及的专利共计6项,其中最关键的包括两项核心技专利,一是“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方法及租借终端”,另一项则是“吸纳式充电”,这两项专利的授予日期都是2015年。

        聚美优品的法务刘彤表示,来电科技的这两项专利不仅时间授权上比刘同鑫的专利晚,其内容也是将刘同鑫的专利“一种可之别身份的手机充电电池及其识别方法”、“一种手机电池充电更换系统及充电方法”、“一种手机电池的充电箱”进行了分割重组。未来,街电将保留向专利局申请来电所持专利无效的权利。

        据此,界面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来电的CEO袁炳松,袁炳松表示,刘同鑫的专利主要针对以下两种情况:一个是充电宝上面有二维码,并通过二维码识别身份,一种是充电机柜上有凹槽,类似云充吧的面包机。而吸纳式机柜是来电最先使用,也是来电最早申请的专利,和刘同鑫的各项专利并无牵扯。

        来电和街电的专利之争最后会是什么走向,记者也会密切关注。但重要的是,无论是永安行因专利纠纷上市受阻,还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愈演愈烈的专利竞争,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的创业环境正走向一个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和用户体验的阶段,即使现在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创业者还不多,但越来越多的案例自然会引起重视。一旦行业风气形成,未来也许能减少一些恶性竞争,并阻拦住一些纯粹追风的人,是件好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