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独”闯中国 心有余力不足

时间:2017-11-09 11:0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孔帅
点击: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报道称,特斯拉已与中国政府在上海达成协议,将在上海自贸区建设生产设施。同时,特斯拉中国的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特斯拉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正如早前所述,到今年底,我们的中国生产计划将更加清晰。”虽然特斯拉在进入中国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大蛋糕,特斯拉仍在积极尝试。
 
  不论是出台补贴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还是实施双积分制度限制燃油汽车,中国都在通过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随着免摇号、单独摇号、不限行、地方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中央与地方政策在各限牌城市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销量实现爆发式上涨。中汽协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万辆,到2016年一举突破50.7万辆。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早在2014年1月就对中国媒体表示,特斯拉将在中国兴建生产工厂,供应中国需求。但特斯拉的战略规划是在有需要的市场独资建厂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以确保更多当地消费者能负担得起产品。但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规定,在相关的整车、专用汽车制造项目中,中方的股比不低于50%。面对特斯拉的全球战略布局和中国相关政策规定的矛盾,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计划推迟了3年也仍未落地。
 
  此次特斯拉将在上海自贸区独资建厂的消息与中国日益放宽的外资市场准入标准相关。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调要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十多个领域对外开放。
 
  10月2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汽车强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提到, “最早到明年,我国自贸区将允许独资建立新能源车企。”
 
  “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到表象背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中资与外资一视同仁。这与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刚结束的十九大的精神十分吻合。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高端和成功的标志,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可以推动国内高端新能源车的发展,提升消费水平。
 
  从2017年特斯拉大量扩增招聘职位的信号来看,特斯拉已经在为在华建厂做准备。但从特斯拉11月2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来看,特斯拉很难在短期内提供资金完成建厂事宜。
 
  报告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2.98亿美元增长30%。第三季度汽车业务的总营业收入为23.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1.48亿美元增长10%,比上一季度的22.87亿美元增长3%。汽车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来源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高增长的营业收入伴随着更高的研发成本,公司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6.71亿美元。
 
  财报表示,特斯拉在第三季度耗资14.2亿美元。特斯拉预计第四季度的成本支出为10亿美元,主要用于购置Model3的生产设备,构建体验中心、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建设位于美国的超级工厂及扩张超级充电网络。
 
  虽然特斯拉投入大量资金在设施建设上,目前的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财报显示公司已将部分生产计划从今年第四季度推迟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执行。公司称,供不应求的现象是由于生产遭遇瓶颈,马斯克也坦言“很难预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破除所有生产瓶颈。”
 
  从长远来看,特斯拉建设中国工厂在提高产量和销售业绩上会有卓越成效,但短期内的严重产能困境靠在中国建厂是无法立刻解决的。
 
  近日,马斯克表示,在2019年前不计划在中国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中国工厂要在几年后才会开建。对于中国工厂的规模,马斯克认为,中国工厂每年将能够生产数十万辆汽车。
 
  对于在中国建厂的问题,特斯拉的回应一向谨慎。马斯克表示,2018年特斯拉的资本支出将与今年相当。“在花钱之前,我们想确保应该在哪方面扩张。如果特斯拉现在就作资本支出决定,这就好像在黑暗中射击。”
 
  据了解,目前为了给中国车主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特斯拉在中国铺设充电网络的规划仍在继续。前段时间特斯拉在上海开设了拥有50个超级充电桩的超级充电站。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