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秒燃尽!理想MEGA的“火”爆考验,三元锂电池的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时间:2025-10-30 09:15来源:未知 作者:子蕊
点击:
编辑

10月23日深夜,上海一辆理想MEGA在无碰撞、无底盘磕碰的情况下,于路口起步后底部连续两次爆闪,4秒内起火,10秒整车爆燃,最终烧成空架,车内两人及时逃生。

这辆搭载理想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麒麟5C三元锂电池的MPV,曾通过130项安全设计宣传,如今其安全神话蒙上阴影。

专家分析指出,高镍三元锂电池在内部短路时极易触发热失控,而火势仅用10秒就突破了行业5分钟的标准逃生阈值,暗示电池热扩散防护可能存在严重缺陷

事件回顾:十秒焚车,安全神话的崩塌

视频画面显示,这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中突然底盘闪出火花,火势在数十秒内迅速扩大,车辆瞬间被火焰吞噬。两名驾乘人员停车后顺利开门逃生,但最终车辆被烧成空架。

理想汽车客服人员回应称,已安排专人前往现场处理,目前消防部门已介入调查。

这已不是理想MEGA首次发生起火事件。今年8月6日,杭州高架上一辆理想MEGA也曾发生交通事故起火。而更早的6月10日,一辆理想MEGA在地下车库发生起火,当时理想汽车在车辆主驾座椅滑轨上方发现打火机烧焦残骸,但未明确认定起火原因。

此次上海起火事件的特殊性在于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无碰撞、无底盘托底,且火势蔓延速度极快,从起火到整车爆燃仅约10秒钟,远低于国家标准的5分钟逃生时间。

技术分析: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原罪”

理想MEGA搭载的麒麟5C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其核心技术参数令人印象深刻:电池容量102.7kWh,CLTC续航里程710公里,支持5C超快充,峰值充电功率可达520kW,充电12分钟可续航500公里。

然而,正是这种追求高性能的设计埋下了安全隐患。

高镍三元锂材料的热失控特性是问题的核心。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较低,约200℃即可触发,且会分解释放活性氧,形成链式反应。

这种反应自带氧气,不需要外部空气支持,导致外部灭火装置几乎无效。

麒麟电池采用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热失控时会“自供氧”剧烈燃烧,可在数秒内释放兆焦级能量。其化学本质决定了一旦内短路即可引发“自供氧”剧烈燃烧,火焰呈喷射状,与视频中看到的“连续爆炸”特征高度吻合。

CTP 3.0(Cell to Pack)结构虽然提升了能量密度,但也增加了安全隐患。传统电池包有模组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隔离单个电芯热失控的影响。而CTP3.0取消模组设计,使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导致热蔓延路径更直接,单颗电芯热失控更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5C超快充技术对电池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实现5C超快充,麒麟电池的内阻被降至0.3毫欧以下。这一设计虽支撑了大电流快充,但副作用是短路时瞬时能量会集中释放,引发局部温度几何级攀升,快速突破安全阈值。

编辑

行业难题:电池热失控为何难以攻克?

电池热失控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原因有三点。

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天然矛盾。行业为提升续航里程不断追求更高能量密度,但能量密度越高,热失控潜在风险越大。有业内人士指出:“我们做电池的科学家跟工程师,每天是在玩折中的游戏。”

电池验证不足问题突出。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指出:“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电池验证不足。”新能源汽车电池验证普遍面临验证时间短、验证手段不完善、过程执行不规范等问题。

热失控的链式反应难以控制。热失控是指电池内部因链式放热反应导致温度急剧升高,引发起火或爆炸的不可控过程。其主要诱因包括内短路触发、高温触发、过度充电触发和外短路触发。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究发现,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火灾事故的比例最高,而不当快速充电引发电池析锂,导致电池寿命快速衰减和热稳定性变差是主因。

三元锂电池内部结构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而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难以在早期准确识别微小的电压波动,尤其是对大体积电芯而言。

企业案例:行业领先企业的安全实践

面对电池安全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

宁德时代的NP技术体系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其NP3.0技术在“热失控后不扩散、不起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压不断电、动力保持、无明火无烟”,达到当前全球电池系统最高安全水准。

宁德时代通过高安全电解液、热扩上隔离技术,确保电池包不燃烧,即便一个电芯起火,整个电池包也只冒烟。

蜂巢能源的“冷蜂”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材料、电芯、电池包、监控系统四大层级的原创技术解决热失控问题。

其采用的“热电分离”技术,通过独立区分热失控泄压区与电源传送区,大幅降低热失控时内部高压拉弧、打火的失效概率。

中创新航的TPP(Thermal Propagation Prevention)热抑制技术是行业首创。其TPP热电分离设计通过结构创新,改变电池热失控泄压物质喷发方向并形成独立的泄压空间,避免复杂的短路问题,极大提升了电池包安全性。

浙江葆润的创新材料则为电池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其陶瓷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可替代价格昂贵的气凝胶,在高温下形成“金钟罩”,为司乘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逃生时间。

理想汽车并非孤例。随着调查的深入,第三方检测发现,同批次电池模组固定支架在特定振动下可能产生位移,导致线束摩擦;而起火点附近的电池隔膜涂层厚度仅为标准值的67%,存在材料一致性问题。

这揭示了行业集体面临的挑战:在追求高能量密度和超快充的道路上,安全冗余被一再挤压。

电池安全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攻防战。十秒燃尽的理想MEGA,给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没有安全基石,一切性能参数都是空中楼阁。只有当“热电分离”不再只是技术口号,而成为行业标准,电动车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 深度解析:电池C率!

    编辑 1. C率全称 C率全称是充放电倍率,表示电池充放电的电流与其额定容量的比值,是衡量电池充放电速度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应用场景。 编辑 2. C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C率(C-rate)用于量化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公式为: C率(C-rate)= 充
    2025-10-09 17:25
  • 为什么锂电池的电压是3.7V?揭秘背后的科学原理

    锂电池的电压看似普通,实则隐藏着复杂的电化学原理和材料科学设计。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标称电压大多为3.7V。这一数值并非随意设定,而是由电池材料特性、能量效率和安全需求共同决定的。 一、电压的本质:电极材料的性格差异
    2025-10-16 16:07
  • 锂电池测试里的 “微分双兄弟”:dQ/dV 和 dV/dQ 到底该怎么用?

    做锂电池测试时,工程师常会对着两条形状相似的曲线犯难: dQ/dV和dV/dQ,名字就差个顺序,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有人用dQ/dV看老化,有人用dV/dQ查析锂,一旦用反了,不仅分析不出问题,还可能误导后续设计。今天咱们抛开复杂公式,从解决什么问题出发,
    2025-10-11 10:32
  •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EIS) 是什么?有什么用?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是一种通过施加小幅度交流电信号来研究电化学系统动态响应的分析技术。它类似于电化学系统的频率扫描,能够揭示电极界面反应、材料导电性、扩散过程等关键信息,广泛应用于电池、腐蚀防护、
    2025-10-16 09:44
  • 废旧电池回收行业 2025 年全景资讯: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进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退役周期,废旧电池回收已从环保议题升级为关乎资源安全与产业可持续的核心命题。2025 年,在政策加码、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的多重驱动下,我国废旧电池回收行业正经历从粗放生长向规范高效的关键转型,以下从行业现状、政策体系
    2025-10-15 11:28
  •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有哪些?

    锂电池的SOH(健康状态)指标是衡量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衰退程度和剩余使用寿命。以下是锂电池SOH的主要指标和相关因素: 一、SOH的主要指标 1.容量指标: 电池容量 是指电池在一次完整充放电循环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电量
    2025-10-10 15:21
  • 尽管叠片工艺很有优势,但卷绕工艺仍然被广泛应用

    1.成本与设备投资的权衡 叠片工艺:需要高精度的叠片设备和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巨大,且维护和技术支持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对于大规模生产的电池制造商来说,这种高昂的成本可能会成为采用叠片工艺的一大障碍。 卷绕工艺:则依托成熟的设备和
    2025-10-14 14:32
  • ST长园高层“闪电”更迭:控制权迷局与45亿市值的救赎难题

    一、高层 闪电 更迭:五个月内的管理层大震荡 2025 年 9 月的长园集团,以一场戏剧性的高层变动揭开危机序幕。9 月 27 日,公司公告显示,新任董事乔文健于 9 月 25 日刚当选董事,仅隔 1 天便提交总裁辞职报告,其任期从 4 月 29 日接任至 9 月 27 日不足 5
    2025-10-08 14:19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