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

时间:2017-06-18 08:25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阮佳闻
点击:
舒印彪发表主旨演讲

  当地时间6月16日,以“创新引领、标准推动、合作共享、互联互通”为主题的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德国中部城市法兰克福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主办,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西门子公司协办。来自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和美国、俄罗斯、德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等的100多名代表参会,共同交流新能源快速发展给能源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和认识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给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险。我相信,通过大家今天深入研讨以及今后长期不懈的合作和努力,一定能够达到加强国际能源电力合作、增强能力、应对挑战、促进发展的长远目标。”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舒印彪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当前已成为全球趋势。实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核心举措,能源生产消费全面再电气化是基本途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是基础平台。他介绍说,“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并确定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20%和50%的目标。”舒印彪说,一方面,中国大力压减煤炭、煤电产能,并在交通运输、工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推进终端电能替代,通过能源转型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另一方面,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数量,实现新能源的迅猛发展。而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此过程中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发、发展特高压输电;二是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四是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五是推动标准化建设。”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能源政策部门负责人邵思腾·何丹认为,中德正在共同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中国和德国有非常多的共同点,两国都在经历能源转型,这不仅极其必要,而且能带来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他补充道,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是德国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的6倍,所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不少新能源发展经验对德国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而中德开展合作也有助于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高层对话
 
  在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塞德里克·奈柯看来,去碳化、数字化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他也相信,中德进行创新合作可以对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说,“我了解过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也就是‘十三五’。中国会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中国的行动将对全世界都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将有很多的创新发生在中国,各方都应该与中国加深合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斯·弗雷斯维克同样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告诉记者,全世界有177个国家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在其中不仅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责任,更是完成了从“标准执行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身份转变。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尤其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给国际同行们分享了大量的专有技术和经验。就拿标准推动方面来说,各国的专家都对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草案持肯定的态度。虽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还会同时考虑其他成员国的不同诉求并进行轻微的调整,但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是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所以大家才会接受以及愿意去遵守中国在这一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
 
  除了以“监管政策、市场机制、规划发展”和“运行控制、技术和发展”为主题的高层对话之外,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新能源发展政策与规划”、“新能源市场及监管”和“新能源预测、调度运行及储能技术”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代表就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能力、完善市场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悉,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大会期间还分别与德国能源署和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及合作协议,以开展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清洁能源 新能源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