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天津滨海释放的两颗核弹,“政府研究禁售燃油车日程表”与“双积分政策近期发布”的消息,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全面飘红,涉及整车、电桩、锂电的近40支股票封在涨停板,当传统车企纷纷通过法兰克福车展的亮相示好
电动车的同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仿佛对历史性的拐点未卜先知,辛部长发言前夜,以宝马前副总裁戴雷领衔的
电动车项目“拜腾”发布;天津论坛,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宣布ES8将于今年12月中旬上市销售;随后,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宣布,沉默近26个月之久的车和家完成24亿元的A轮融资,最新估值为65亿元。
运营困境
苹果在周二晚散发的万丈光芒再次验证了一点,行业颠覆的基础是技术,而载体必须是产品。乔布斯时代迎来了智能手机的风口,但没有IPHONE,一切都是枉然。
智能手机的背书,放在电动车行当里同样适用——无论是戴雷、李斌或是李想,通过各种场合释放的核心信息都很一致:关注用户应用场景的产品才有未来。
“拜腾”品牌发布夜,FMC总裁戴雷强调BYTON 的产品定位是“下一代智能终端”,体验界面为长125厘米,高25厘米的SED((Shared Experience Display)巨屏,但在2019年拜腾的首款电动SUV上市前,体验者更关心的还是一旦UI设计稍有不适,很容易对驾驶者造成光污染,以及夜间开车危险系数的增加。
同理,类似的问题一样抛给了李斌,凭借与江淮的合作,蔚来一举解决了生产资质的难题,但和电动超跑NIO eP9不同的是,eP9可以不计成本用张泽天、马化腾的眼球经济来为新车背书,量产化的ES 8却需要严格控制供应商成本,连李斌自己都承认:“量产车开售的那一天才是残酷战争的真正开始之日。”摆在眼下,蔚来与江淮共享的供应商体系是不是不足以承载量产后近8000台订单的负荷,谁都不敢打包票。
而李想的车和家第一款产品将是定位0-30KM应用场景的SEV,关于SEV的销售和运营,李想表示:“车和家首先会在巴黎启动无桩分时租赁,用户通过APP找车。”纵然,巴黎的共享汽车使用信用环境可能优于北京,但高昂的停车费用和各自为政的无序管理是目前北京、上海试点的共享汽车一致面对的运营难题。即使SEV又窄又瘦,不过一辆京东送货车大小,可以塞进两辆车的停车缝隙,但怎么搞定路边凭借特殊关系上位的收租群体,李想与其团队仅北京一地的运营压力就可想而知。
所以,不谈模式,先谈运营,造车新势力面对的俨然是一片从未触摸过的处女地。连李想都亲口承认:“因为是全新的物种,必将在运营中遇到很多问题。”而贵为中国履历最好的几大汽车产品经理人(他们的角色之一),戴雷、李斌、李想恰恰是奔着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去的。
创新冲击对标传统思维
既然满地是雷,导致戴雷、李斌、李想放弃传统的行业思维,追逐电动车的根源在哪?
李想在谈及自身体会时,有很直白的解释:“一位传统汽车的老总和我聊天,他问我一个问题,在开发车辆时,各种各样的配置如何取舍,竞品有的是不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是车企产品开发长期的困惑。”
相同的困惑相信戴雷也一样存在,经营宝马中国、英菲尼迪多年,传统车企区格市场的方式往往是价格,类型,SUV、MPV、轿跑、瓦罐,车企通过持续研发新的产品增加市场覆盖率,但面对看得见的周期性市场变化,戴雷以一介职业经理人之身,能改变的经营业绩仅仅是他在任的5年,甚至更短的周期。
而特斯拉的异军突起,为他们打开了认知的另一扇门。
对于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李想推崇备至,电车直销,自己做金融服务,做保险,做维修服务,未来还会自己做共享出行服务。“中关村大卖场死掉了,不是因为京东,而是苹果和小米,因为他们不需要你了。未来的传统汽车,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一起,会被新的模式所冲击,直到被颠覆。”
在他看来,传统车企,售后服务部门会有利润的KPI。因此配件和工时的定价越高利润越高,车主出事故越多,车企越赚钱。新兴的电动车初创企业直销后,金融和保险都在自己手里,所以特斯拉的配件定价非常低,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加一点钱,打平即可。因为用户修车,是特斯拉掏保险费,配件价格定高了车企不是利润高,而是支出高。
而没有被李想,李斌谈及的是,电车一旦形成规模效应,未来将被电动车主宰者们把住的命门何止是目前已成型的汽车售前、售后市场,以喜汽猫、汽车超人、途虎养车为代表的一批汽车养修020项目惨烈拼杀,最大的难题是面对万亿级汽车后服务市场,却只能用补贴的手段维持加盟商的网点合作,一旦资金链断裂,这种用钱买来的规模效应丝毫不具备可复制性;但一旦这批在内燃机养护上面临革命的草莽店家遭遇质变,那些灵活的门店与维修保障人员,势必要屈从于新一代的金主。
这才是戴雷、李斌、李想的最终幻想——既要革前市场的命,也要想法设法断后市场的根,收编所有产业上下游可打通的资源,“三电”近40支股票的翻红能证明的仅仅是供应商这一供给侧被两颗政策核弹打开花了,而更深层次的变革,或许就在资本不停的在制造、服务业参股中产生,一个摩拜带动了自行车生产的狂躁时代,可事实的背后,是共享经济的漩涡裹挟了夕阳产业,不留活口的都整编成了它们的OEM或者B2B、B2C。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