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停售”燃油车 神预测还是神承诺?

时间:2017-12-14 13:06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彭晃
点击:

  我们已经身处新能源车的时代?对于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种标准是衡量新车销量,有人说达到1%就算迈过门槛,有人称得5%。
 
  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就算今年销量达到70万辆(几乎没有可能性),相比2016年乘用车的总销量,占据2.9%,达到1%的门槛,距离5%还远。
 
  “停售”之风吹全球
 
  无论1%,还是5%,都是人为设定的数字。更彻底的标志莫过于停止使用传统燃油车。相对于“停驶”,“停售”燃油车条件要软得多,相对容易实现。
 
  柿子捡软的捏。作为环保先锋,欧洲发达国家这两年竞相宣布“停售”时间表。其中挪威与荷兰都将“停售”时间表定在激进的2025年,而瑞典则为“保守”的2050年。需要指出的是,挪威与荷兰几乎没有整车产业(如果不考虑奄奄一息的世爵),即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挪威普通劳动人民半年工资可以买一辆低配特斯拉Model X,就算现在禁售燃油车,也没什么压力。
 
  在环保是绝对政治正确的氛围下,我国工信部官员也在9月份吹风说“正在研究制定“停售”时间表”,不过时至今日,尚未出台时间。
 
  按理说,拥有传统汽车生产重资产的车企,绝不乐见什么停售时间表。然而事情就是这样诡异,继长安宣布2025年停售燃油车之后,北汽也在本月宣布了类似计划。北汽在长安的基础上小幅加码,宣布2020年在北京停售自主品牌燃油车,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停售。
 
  好吧,反正北汽的自主品牌也做的不大理想。如果戴姆勒也答应2025年在中国停售燃油车,才算要了亲命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蔡澈还在吐槽说,“禁止某种驱动方式,很可能自摆乌龙。没人能预测未来十五年到二十年是什么样子……
 
  从全局角度,制订“停售”时间表,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激进,体现了大国担当,具备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
 
  但是,工信部委托的研究机构,乃至车企,是如何“研究”出哪一年停售燃油车?基于某种神秘算法的预测,还是单纯怀着美好的愿望?历史经验表明,人类因为自身寿命的限制,对于短期预测,往往高估或者夸大变化,而对于长期进程(数十年),又存在低估倾向。总之,人类预测能力之悲催,实在是造物主的幸运,同时又是后者的笑料。
 
  神预测还是神承诺?
 
  燃油车何时退出历史舞台,只能取决于技术发展的进程。政策决心、环保理想、公共舆论,只能在短期起作用。长期过程会自动滤除“扰动”影响,但这不等于人们无所作为地等待。
 
  目前,新能源车(除了氢动力),特别是电动车,载体能量密度远低于碳氢化合物,新能源车种种的不足之处,都源于这个短板。碳氢化合物,是人类当前所能找到的最理想能量载体。而氢能源的热值虽高,但其常温气体密度太低,低温储存则有成本障碍,说到底还是能量密度的问题。
 
  新能源的“三电”技术,其中关键是电池技术。多年来,全球最聪明的头脑、最慷慨的投资,都在忙于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至少近三年,电池能量密度几乎没有提高,续航力全靠堆电池。
 
  目前新能源是否具备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实力?只须回答,“没有政策干预的前提下,还会有多少人选择新能源”就足以解释了。一个实力较弱的技术形态,以环保之名,企图替代强者,是不可思议的。政策可以随形势变化,违背市场规律的强行替代,或者承诺替代,能走多远,不言而喻。
 
  当然,技术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我们百般努力可能成果寥寥,无意之中的发现却颠覆了眼前的一切。关于新能源的美好未来可能只差一层窗户纸,2025的承诺,没准儿回过头来看还很保守呢。
 
  确定的未来和不确定的时间
 
  可能是方向不对、姿势不对,也可能没有认识到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今天进行的种种失败探索和锱铢必较的改进,可能蕴藏着足以履行承诺的新发现。
 
  它也许是微装核能、也许是太阳能,甚至是我们从未认识到的能量来源。也许明年就有全新的认识,也许几十年都原地踏步(比如受控核聚变研究)。但根据目前的技术和认知水平,去预测8年乃至几十年之后的产业方向,并给出排他性承诺,是不是太武断了一点?如果承认合理成本下的先进技术才有生命力,承诺某年抛弃某一种技术方案,只能是一种姿态。
 
  燃油车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与新能源车共存。我国传统汽车产业8万多亿的产值,不会因某件事,就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荡然无存。无论车企基于品牌形象、基于政策红利,甚至基于让某人开心的目的,而开出石破天惊的时间表,都不会改变未来的现实。
 
  未来新能源的分量会加速增加,但何时能取得优势,何时能在技术上战胜/替代传统能源,无人能知晓。
 
  “禁售燃油车”的决定,是站在当下、根据当前技术现状而言的,没有考虑到技术发展的加速、曲折或者全新的另一条路。因此,它的价值不高。站在2025年回头看,可能就是个笑话。
 
  时间表的问题不在于激进或者保守。它作为一个承诺,缺乏基础;而作为一个预测,又过于正式。作为彰显环保决心的宣示,或者口号,倒有不错的效果,起码股市和舆论圈闻风而动了。
 
  面对巴黎协定后的全球环保焦虑,一线整车厂大都声称扩张新能源产品线,甚至每一款燃油车都对应一款新能源产品,但宣称不再进行传统燃油车生产的企业,只是少数。后者如果不因此拥有竞争优势,那么“停售”承诺就不具备市场价值。
 
  未来注定属于新能源,但到底属于哪一种,且慢下结论。从环保角度,都希望新能源更早地成为主流方案,但仍代替不了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想沦为未来的的笑话,少做长期预言不失为明智的做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