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估计,2017年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30%。电力驱动交通协会(Electric Drive Transportation Assn)总裁吉纳维夫·卡伦(Genevieve Cullen)评价说:“2017年是很棒的一年。”不过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不会超过20万辆,汽车与轻型卡车的销量约为1700万辆,上述汽车所占的比例不到1%。
WardsAuto行业分析师海格·托达德(Haig Stoddard)认为:“电动汽车出尽风头,但在需求方面并无太大变化。”
有一款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它就是雪佛兰Bolt EV,汽车基本售价3.7万美元,准确来讲,它是2016年12月推出的。市场评价不错,销量也不错,但并不太高,每月大约2000-3000辆吧。
还有一件事值得注意:2017年特斯拉Model 3缓慢推出。到目前为止,估计特斯拉每周交付几千辆汽车,不过由于加州Fremont制造厂、内华达
电池厂的产能跟不上,订单太多,难以及时供应。据报道,只有几百人拿到了电动汽车。
特斯拉以季度为标准公布销售数据,而其它汽车企业按月统计,下周特斯拉就会公布最新数据。
日产在2017年发布新版电动汽车Leaf,外观更漂亮,续航里程延长。
看看电动汽车新闻,到处都是“未来计划”,制造商鼓吹说,它们要朝着电气化方向大步前进。
大众宣布说,2025年之前将会推出50款纯电动汽车,还有30款插电式混动汽车,混动汽车能用电池行驶几十英里,然后就由内燃机驱动。
奥迪表示,2025年之前销量的三分之一将会来自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雷诺-日产则说,准备在2022年之前推出12款新纯电动汽车。
大多汽车制造商宣传电动汽车时,都用了一个比较朦胧的术语,也就是“电气化”(electrified)。奔驰宣称,2022年之前每一款汽车都会有“电气化”版本。捷豹则说2025年之前推出25款电气化汽车,当中12款是纯电动汽车。
所谓的“电气化”实际上只是一个营销术语,不只包含插电式汽车,还包括传统混动汽车,这些汽车大多时候用内燃机引擎行驶。“轻度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包含进去,它用48伏电池取代用了几十年的12伏电池,配了一个小电机,偶尔可以为汽油、柴油引擎提供支持,节省燃料。但是行业的人都不会将它叫作电动汽车。
2018年,只会有少量纯电动汽车上市,包括捷豹I-Pace奢侈SUV、保时捷Mission E跑车。对于制造商来说,这些汽车相当重要,但是不会给电动汽车带来太大的增长。
只有一款汽车也许能让销量大增,那就是Model 3,不过有一个前提:兑现承诺,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出货。特斯拉说已经40多万客户支付订金,预定Model 3。
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在大众市场的需求如何?现在还是未知之数,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都投入大笔资金,研发电动汽车。为什么这么积极?主要是因为政府监管与补贴对电动汽车有利,最终,欧洲部分地区、中国甚至加州可能会禁用内燃机汽车。
为什么这样安排?主要是想削减碳排放,阻止全球变暖,减少大城市污染。
本来,欧洲汽车制造商想增加柴油汽车销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因为出现了排放测试作弊丑闻,希望泡汤。
AlixPartners总经理马克·韦克菲尔德(Mark Wakefield)说:“因为柴油门的出现,欧洲许多人开始信赖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但是这些汽车还没有普及。”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刚刚崛起,汽车制造商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在中国,本土制造商所占的份额不到50%,其它汽车被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制造商瓜分。
韦克菲尔德说:“但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制造商占了90%的份额。很明显,中国想成为赢家。风险在于,如果你不参与,可能就会被超越。如果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赢家,就会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可以朝着其它市场进攻。”
中国企业正在做准备,想将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和欧洲,或者卖给西方汽车制造厂。首先冲击美国市场的可能是Lynk & Co.开发的高端高技术SUV,Lynk & Co.是一个新品牌,是沃尔沃与吉利合作创办的。上个月,Lynk & Co.开发的Model 01开始在中国销售,估计2019年就会被美国经销商引进。
看看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到处闪现着中国资本的身影,包括Lucid Motors、法拉第未来、SF Motors,这些汽车公司都在加州运营。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发电厂”,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加州警车制造商也在扩大投入,向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厂投资。
联邦法律要求加州设定自己的空气质量标准,加州只得照办,敦促制造商提高低碳或者无碳汽车的比例。加州占了美国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一半。加州还准备在2040年之前禁止销售新内燃机汽车。
2040年离现在还有22年。普华永道汽车与移动专家布兰登·梅森(Brandon Mason)说:“从现在开始到2040年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预测。”
如果电动汽车想在全球取得成功,关键在于降低价格,至少要与内燃机汽车差不多,还要拥有足够的续航里程,可以满足一天的驾驶需要。分析师认为,这样的事情可能几年内就会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