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增长率而言,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有了显著提升。具体到驱动形式,2017年主要以纯
电动车型为主,占比达到82%。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虽然销量仍有增加,但增速不及纯
电动车型,占比也从2016年的23%下降到2017年的18%。燃料电车车型暂且可以忽略不计。
从级别细分来看,若将A00微型车与A0级小型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纯电动车型完全以北汽EC系列、知豆、江淮iEV6E、奇瑞eQ1等为代表的小微型车为主,占比接近80%。这类产品大部分成交价都在六万元人民币以下,很多甚至不到五万元。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凭借着成本优势最终进入到了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运营市场,即使进入零售市场,也多是替代原本的小微型两厢车产品。剩下的20%左右的市场则是由北汽EU系列、比亚迪E5、吉利帝豪EV为代表的紧凑级轿车所占据。这些产品大多已进入了零售市场,特别是在各个限牌城市。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整车企业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的布局与纯电动市场完全不同。插电混合动力市场基本都是A紧凑级及以上车型,而且SUV车型占比超过50%,这些都与传统燃油车市场分布比较接近。这样的产品供给也就决定了,在现阶段如果消费者希望购买一辆新能源产品,同时又不希望做过多的妥协和退让,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无疑是首选。
从企业方面看,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汽车仍然是新能源车企的领军者,但排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凭借着EC系列产品的放量,北汽新能源一举超越比亚迪成为2017年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比亚迪逐步完成内部产品更新,销量保持相对稳定。吉利则通过知豆、康迪在小微型车市场的发力,以及帝豪在紧凑级车型的销量增长,拉近了与比亚迪的差距。在三强之后,各家车企的座次也发生了变化,上汽、江铃、长安都提升了自己的排名,上汽通用五菱也首次进入前十榜单。
从车型来看,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A00微型纯电动车型占据半壁江山,且三甲也都出自这类车型,再次印证了当前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中,运营需求和入门级代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需求场景。而剩余的都是A紧凑级车型,三款插电混合动力产品,两款纯电动产品,这也更符合前文的分析,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插电混合动力是比纯电动更理想的新能源产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十强榜单中,江淮iEV6E、比亚迪宋、奇瑞eQ1、荣威eRX5等四款产品在2016年几乎没有销量,因此对于市场而言,这几款车都是2017年的新车,他们能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就成为销量明星,体现了市场对于符合市场需求、产品定位与规划合理、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产品仍然非常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纯电动车型市场还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合资品牌都几乎没有什么表现。其中有合资品牌决策时间长、产品布局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在新兴领域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的技术差距,不再是市场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把握以及快速反应则更加重要,而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行业弯道超车的重要市场支撑。当然,随着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逐步推向市场,真正的竞争将正式开始。对于目前表现优异的各家自主品牌而言,发挥企业决策机制与成本上的优势,尽快提升三电系统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尊重中国市场需求,将是决定他们能否延续自身现有市场优势的关键。
如果站在整个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高度来看,还有另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慢慢崛起,这股力量很可能会成为汽车行业局部突破的关键,它就是伴随着消费升级大潮而逐步成为市场焦点的中国“新高端”汽车品牌。无论是依托于自主积累的Wey魏派,还是脱胎于豪华品牌的Lynk& Co领克,抑或作为中国高端品牌的先锋Qoros观致,甚至于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企如NIO蔚来、Weltmeister威马等,都已经或者正在从技术、产品、品牌等各个方面抢占消费者的认知高地。因此,展望2018年以及未来的几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时,无论是在自主品牌已经反复证明了具有显著优势的主流消费市场,还是目前主要由合资品牌把持的高端消费市场,中国品牌都将发起全面冲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