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知名行业分析机构奥纬咨询发布了研究报告称,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进展相当缓慢。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极为复杂:受内燃机技术百年历史影响,西方汽车制造商研发内燃机替代技术脚步缓慢;纯电动汽车需求尚未爆发,内燃机和传统燃油车利润仍旧丰厚,很多汽车制造商很难放弃传统燃油车的生产,而美国表现尤甚;全球范围内的法规和激励机制的混乱,汽车制造商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
然而传统内燃机正在向纯电动汽车过渡,这已经是不争事实。尽管整车厂积极性不高,但好在一些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近日,作为欧洲汽车半壁江山的德国,其最高法院出台了相关禁令,称德国城市可以合法禁止柴油车上路,而这一禁令可能会涉及德国一半的汽车。同时法国、英国、印度、挪威和荷兰等国也制定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并且最早在2025年开始生效。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城和巴黎,也将在未来几年内制定禁售时间表或出台建议性政策禁止燃油车使用。此外,作为全球目前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虽然并未确定燃油车禁售时间,但已有汽车制造商发现,中国正在酝酿IC禁令。
2040年电动汽车前景可期
尽管,现在跨国汽车制造商供选的电动汽车仅有少量数款,但从各国出台的禁令来看,到2040年左右,除美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销售的新车都可能是电动汽车。
在表面上看,这些国家的禁令较为严苛,但实际上,在该周期内汽车制造商拥有足够的时间向电动时代转型,包括指定战略和计划,调整当前电动汽车研发预算,重组电动汽车生产工厂、推出更多EV车型,组件生产和研发团队等。
迫于压力,部分欧洲汽车制造商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和沃尔沃等,已经承诺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集中全力研发电动汽车,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丰田也宣布柴油车将为电动汽车让步,释放更多的资源用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
而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的国家似乎仅有美国。美国政府去年的政策好坏参半,虽然联邦政府对电动汽车的退税仍在进行中,但最近的税收立法仅限于电动汽车制造商销售的首批20万辆电动汽车,而超出该数量的汽车将不享受退税优惠。除了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外,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在近日还首次建议降低未来的燃油效率标准。美国政府的种种做法,导致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放弃内燃机汽车的脚步再次延后。
下一任汽车巨头或未可知
全球大型汽车制造商由于体量大,转型困难,未来5到10年内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失去主导地位。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很多欧洲汽车制造商已经制定了相关战略,承诺将加大研发力度进行追赶,生产更多的新能源车型以此赢得消费者。
亚洲方面,日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几十款处于合理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而中国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进。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为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大规模补贴,并为生产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帮助它们成为电动汽车销售的全球参与者。
2017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830万辆,而美国仅为1710万辆,中国依旧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而全球售出的11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一半以上的销量来自中国,其中90%以上的车型更是由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目标已经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到了明年,一些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将开始在美国和欧洲销售汽车,其中就包括电动汽车。
关于禁售燃油车,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美国政府和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反应。毋庸置疑,通用汽车和特斯拉将会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但如果没有更明确的过渡到电动汽车的时间表,美国很可能会陷入必须接受其他国家标准的尴尬境地。要知道,只有那些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国家才更具备推进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经验。
发掘巨大的电动汽车发展潜力
实际上,美国电动汽车发展条件其实优于很多国家。其拥有大量的单户型住宅,配有车库,可提供完善的充电服务,比许多其他国家更适合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同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人才资源和技术储备上具备一定基础,如名头响亮的电动汽车供应商特斯拉。
想要成为汽车创新先锋,汽车制造商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即建立信心,超越短视和狭隘思维,而这些也正是他们在传统燃油车竞争中能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实早在在电动汽车出现之前,美国生产商就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呈下降态势,预计到2020年,他们的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将下降到15%,而在20世纪80年代时他们曾占40%的份额。
此外,汽车制造商需要拥抱电动汽车和行业变革趋势,而政府的激励措施和确定的时间表将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