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的“空子”,被混动车钻了?

时间:2018-05-04 13:53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4月29日下午,正值清华大学107周年校庆之际,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联合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主持,研讨内容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协同发展。围绕这个问题,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争辩开始了。
 
  双积分反而促进混动车发展?
 
  作为第一位发言的代表,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平指出:“此前由于补贴的存在扭曲了市场,混动车没有发展起来。2013年两三个混动项目停止,上汽集团投入两亿也一下子停掉。不过,补贴退去,混动车会再次高速发展。混合动力很重要,下一步要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
 
  余平关于混动车将高速发展的判断,得到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志佳的赞同,他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
 
  “产业政策方向上存在问题,比如双积分政策。传统车可以和电动汽车一起核算,这个思路有很多问题。补贴退出机制,会激发混动车新一轮的发展。现在看网约车及其他车,真正供不应求的是混动车。朋友让我找广汽的董事长买车,三个月有50辆就不错了,还得有关系。”
 
  刘志佳指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协同发展,而在将来,传统汽车至少是混动的,弱混、中混到强混。
 
  对此,欧阳明高提出质疑:“为什么双积分反而会促进混合动力的发展,什么逻辑?”
 
  “我们说的5.0 L/100km是什么概念?指的是在不考虑电动汽车的情况下。而有了双积分,就可以不用这么做。这是有问题的。我估计可能的场景是,卖辆传统车,搭辆电动车,这样汽车企业可以达到标准,可以生产大排量的车,用电动汽车抵消大排量的车。”刘志佳解释道,“但用户想要省油的车。大排量的车油耗高,而混动车油耗低,用户当然喜欢这样的车。”
 
  刘志佳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可以实现积分互抵,但用户不一定买账,用户会选择低油耗的车,且混动车只要量大了,成本就会降下去。
 
  车企油耗值看似下降实则在上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旭明也指出:“有了双积分的压力,如果电动汽车销量上不去,企业达不到标准,那么从性价比和成本来看,目前混动是最快的解决方式,这是推动混动向上走的重要原因。我们做过测算,如果全部按照新能源汽车积分和传统车的油耗积分持平,依照现在的算法,传统车的油耗会走到极端恶化的境地。传统车实际的百公里油耗只需达到6升,核算后的结果就可以是5.0 L/100km。”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指出,即使车厂不对油耗进行升级,也可以实现5升的结果,但实际车的油耗会比较高。
 
  “核算时年度目标都达到了,但实际油耗是上升的。这是当时制定双积分时没有料到的负面结果。”王贺武担忧地说,“这样一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国外企业把混合动力车引进来,用户接受度比较高,而我们的企业没有在这上面下工夫,车辆油耗很高,结果就是国外产品竞争力一下子上去,甚至效果会超过电动汽车。”
 
  刘志佳和王贺武均指出,这几年车企在节能车方面没有太多投入,情况在恶化。王贺武希望车企在混动上加大投入,但欧阳明高表示:“现在再做混合动力,市场竞争力跟合资企业没有办法相比,一定争不过他们。”
 
  欧阳明高:2020-2025是性价比竞争相持阶段
 
  “以前我认为双积分政策不错,靠SUV赚钱,再生产一些小型的电动汽车,这种组合挺好。这可以应对国家政策,但市场是否接受是另外一回事。”欧阳明高说。
 
  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办?
 
  欧阳明高指出:“我们还得延续政府的政策,企业要想办法让市场接受。现在不卖SUV自主品牌怎么办,自主品牌就是靠SUV站起来的。我们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纯电动和小型车也有优势。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以后这种形势还得以延续,那么政府必须得出台相关政策。”
 
  “反正内燃机汽车以前比较弱,现在也赶不上了。干脆来差异化的竞争,让电动车尽快切换进来。”欧阳明高说,“如果混动车再有一个反扑的机会会很麻烦,现在得让政策尽快推进,提高电动车的渗透率。保持这样的势头并制定政策体系,弥补以前的漏洞。要从市场的角度给予更多支持,例如限行限购等。”
 
  欧阳明高指出,2020-2025是电动汽车和传统车性价比竞争的相持阶段,2025年将是重大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