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今年7月28日起施行。而这个清单或许会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
什么是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但从2018版的负面清单内容来看,与之前版本相比削减了部分内容,因此新的负面清单是在加快融合和推进开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8版负面清单中明确规定,“汽车制造业: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这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取消。而依据此前4月17日发改委发布的合资股比放开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车外资股比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的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这也与此次2018版负面清单中的制造业中的汽车行业的规定不谋而合。
那么在后合资时代,新能源、合资与自主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新能源独资建厂
事实上,在首当其冲动刀的新能源领域,不少人当时就猜测,新能源汽车股比放开将意味着新能源生产资质将取消,但从目前造车新势力申请资质的艰难程度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资质审查是必要存在的,尤其是对于放开股比后外资的独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新能源企业。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也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股比会松一些,因为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本身也不大,基本还在发展过程中,股比放大会更加松动。”
不过随着股比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或许将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准生证的约束力或将越来越小,比如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
而特斯拉欲入华建厂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可言了,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有国内媒体曝出特斯拉将在中国独资建厂的消息。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特斯拉已于5月10日在上海出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这也引发了外界不少人对于特斯拉中国建厂的再一次的猜测,有人说,此次特斯拉成立上海公司是为了未来特斯拉国产铺路,甚至更有媒体指出,特斯拉上海公司的成立意味着特斯拉将以独资国产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特斯拉都是采用纯进口的方式,长期以来将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数据显示,特斯拉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4883辆,仅仅占这个全球最大的
电动车市场3%的份额,今年二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323辆纯电动汽车,而特斯拉就占了2160辆,是进口电动汽车的“大户”。
因此,尽管特斯拉想要在中国独资建厂还要面临很多困境,但至少政策上对它是利好的。
合资优先择选优质企业
除了对于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的影响,事实上,股比放开之争本质上是合资双方对市场的争夺。为了获得更多话语权,争取更多利益,跨国车企自然希望放开合资股比。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曾表示:“放开合资不得超两家的限制,则让外方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中外双方股东的收益状况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在产品、技术上加大筹码、施加压力,这样外方可能会占很大便宜。”
而从江淮大众、长城宝马、众泰福特等合资项目上来看,必将有直接的影响。与以往的中外汽车合资相比,新一轮的汽车合资中方或许并不一定是央企和大的国企,而是会选择优质的合资汽车企业,如果企业不够优质,完全可以选择独资建厂。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也分析预计中短期内股比放开不会对合资车企运营及战略的重大影响。包括宝马、大众、福特在内的多家国际车企均及时表示与中方伙伴的合作模式均不会发生改变。
不过,中国乘用车是从合资发展和壮大起来,合资的比例和数量比其他产业和领域都多,中国乘用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合资史。与此同时,在2022年才放开乘用车股比,还有将近5年的缓冲时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集体向上,现如今的外资品牌已经深谙中国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因此只要相互磨合好了,就会实现共赢。
自主品牌与外方深化合作
从国内自主品牌角度来看,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基本没有直接影响,存在一定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或会增加国内车市的市场竞争。
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此曾表示,“我是持积极态度的,因为当时制定措施是为了保护自主品牌,但是现在自主品牌无论在研发制造等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实力,放开股比之后可以同台竞争,反而会促进自主品牌更好的发展。”
因此,对于像上汽、广汽等这样拥有深厚消费者洞察和本地化研发能力,并且在新四化上也有布局和技术储备的中国自主整车厂来说,外方只会更有动力进一步深化和他们的合作。而对于严重依赖合资输血的中方来说,股比限制的放开撕开了固有的政策保护。而中方如果不积极调整、大胆创新,势必会被抛弃和淘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比限制政策的放开,整个车企将呈现优胜略汰的局面,会加速行业分化,促使资源流向效率最高、管理最优的企业中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