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在今年绝对算得上是新能源产业链关注度比较高的环节。笔者自从2009年研究和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来,动力
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曾多次被提及,但均因为市场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而被搁置。最典型的的例子是早在2002年,笔者受日本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的委托,研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于基站储能,但是因为淘汰动力电池市场容量太小、淘汰电池的一致性问题等多种原因,最终研究认为当时并不是开展梯次利用的最佳时间节点。但是2017年以来,随着淘汰动力电池的保有量逐步增加和钴锂等金属价格的飙涨,国内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开始有大量的项目落地,这点从笔者为企业提供回收与梯次利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经验可以明显感觉到,大量的企业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到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项目中。
笔者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产业,需要有产业政策的扶持、足够的市场空间、清晰的盈利模式、可行的技术方案和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下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产业。
首先,作为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政策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在陆续的完善。在规范和标准层面,国标委联合业内主要企业制定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锂电回收行业细则政策,未来还将针对包装运输、梯次利用、放电、拆卸、材料、生产条件等诸多方面制定丰富详细的准则。在政策层面,国家先后制定了多项与动力电池回收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和示范试点项目,以促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
虽然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政策与规范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但是政府对该产业鼓励发展的态度是项目落地的重要先决条件。这点从笔者近几年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中明显发现,地方政府在规划新能源产业中均会将动力电池的回收纳入其发展重点,视为新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增长点,而不会像以前那样怀疑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污染环境,担心其在项目环评上过不了关。
其次,足够的市场空间。这点对于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产业来讲,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研究项目中都测算过该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根据EVTank的研究数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120Gwh,2022年将超过210Gwh,其中NCM三元电池将超过70%。而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衰减到80%)为4年左右,那么2014年的装机电池在2018年之后将迎来淘汰潮,2020年中国理论动力电池的回收量将达到25.7万吨,到2020年达到42.2万吨,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加,淘汰动力电池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因此,笔者认为,几年前限制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的废旧电池数量的问题将逐步解决,规模经济效应也逐步会在新上的动力电池项目中体现出来。
再次,任何项目都需要清晰的盈利模式。针对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目前主要是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两种处理方式。关于两种方式经济效益的评价,笔者也在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测算过,测算结果表明三元动力电池由于含有镍钴锰等稀有金属,通过拆解提取其中的锂、钴、镍、锰、铜、铝、石墨、隔膜等材料,理论上能实现每吨大约4.29万元(该数据随着金属价格的波动而变化)的经济收益,从而使其具备经济可行性。而磷酸铁锂电池如通过报废拆解仅能够实现每吨大约0.93万元的经济收益,难以覆盖其回收成本,因而磷酸铁锂电池更适合用于梯次利用。从市场规模来看,到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6.8亿元,到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31.0亿元。
通过对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的市场规模对比分析,梯次利用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回收拆解。那么问题来了,梯次利用市场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消耗这么多的二手电池?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测算了几个可能用到二手动力电池的领域,主要是储能、低速
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针对储能市场,根据EVTank的预测数据,到2020年,中国广义储能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4.1Gwh,到2022年,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20.6Gwh。针对低速
电动车市场,EVTank预计2020年和2022年中国低速电动车产量将分别达到300万辆和500万辆,乐观情况下低速电动车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9.6Gwh和28.0Gwh,针对电动自行车市场,EVTank 预计202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量将达到4100万辆,其中锂电版将达到1100多万辆,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3Gwh。这些潜在的锂电市场理论上均可用退役的动力电池,以降低成本。
在可行的技术方案方面。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主要包括放电、拆解、粉碎、分选等预处理流程,然后分离出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金属外壳等,再经过特定的回收工艺,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笔者虽然不是技术背景出身,但是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也请教过国内外的技术大咖,基本认为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从技术上来讲无太大障碍,拆解技术相对成熟,无外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其中生物法处于初级阶段,而物理法和化学法相对成熟,且回收拆解的工艺流程大同小异。所以笔者姑且认为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在技术上并无障碍。
最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有良性的竞争环境。就目前而言,参与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整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和专业第三方企业等三类。笔者始终认为决定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项目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渠道。因此长远来看,真正能够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做大做强的的竞争主体一定是在回收渠道方面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因此,短期来看,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渠道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长期来看,能够将电池回收渠道完善的建立起来的主体一定是第三方回收公司。所以,笔者更看好第三方回收公司在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领域的竞争优势。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产业仍存在大量的问题,但是对任何产业而言,如果等待所有的不确定都变成确定后,将不会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任何投资机会的出现均是对于未来不确定产业的准确的预判。因此,笔者大胆预测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将是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的投资期,2020年之后将迎来项目的真正盈利。(注:本文首发于《中华新能源》杂志第24期)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