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趋势已不可逆,动力
电池需求量也同步俱增。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 Power & Renewables近日发表报告预测,欧洲未来7年的
电池产能将成长20倍,到2025年电池产量有望每年增加90GWh。
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动力电池的主要生产地区,目前在全球电池市场占比达65%。欧盟为了不让电池技术过于依赖他国,此前宣布拨款数十亿欧元,资助欧盟各大车企研发动力电池技术及建设电池工厂。
Wood Mackenzie Power & Renewables分析师Mitalee Gupta表示,一些欧洲和亚洲的电池制造商为此正在欧洲积极建厂扩张。
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电池企业中,由特斯拉前员工创办的瑞典初创公司Northvolt在10月刚刚宣布将在波澜Gdansk建造电池制造中心,组装瑞典Skellefteo公司的电池模块,初步产能预计每年1万个电池模块,工厂预计2019 年完工。Northvolt的另一座电池工厂也在开发中,产能到2023年预计可达32GWh。从而满足欧洲市场对完整电池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10月早些时候,Northvolt表示将与宝马集团和回收技术业者优美科(Umicore)联手,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将报废产品材料在投入制造过程,并寻求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生产制造提供动力源。
德国化学产品巨头巴斯夫(BASF)10月也宣布将于芬兰西部Harjavalta建立锂电池负极材料工厂,满足动力电池需求。此外还与俄罗斯矿业巨头Norilsk Nickel签署了镍和钴材料供应协议,芬兰工厂预计将于2020年底开始投产,年产能约可满足3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
与Northvolt一样,巴斯夫计划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能和生物质能,为Harjavalta工厂供电。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锂电池制造商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在9月获得10亿美元融资后,计划2021年前在德国设厂。比亚迪也拟在欧洲建造电池生产线。
而已经在欧洲市场处于头部阵营的电池制造商,例如Amperex Technology、LG化学(LG Chem)、三星SDI(Samsung SDI)、SK Innovation、GSR Capital、汤浅(GS Yuasa)等,他们的生产规模扩张计划则更大。
韩国的电池制造商也在抓紧撬开欧洲市场的大门,LG化学已在波兰建设电池工厂,年产能料可满足10万辆电动汽车。三星SDI与SK Innovation也分别计划在匈牙利建设电池厂,前者计划在布达佩斯建厂,年产能预计可供应5万辆电动汽车;后者将为戴姆勒与奔驰供货,从2020年期预计每年的产量可达到7.5GWh。
汽车是欧洲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欧洲大约有5%的劳动力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电动汽车未来将逐渐取代燃油车,大量与燃油发动机相关的工作都可能在未来消失。
欧盟委员会能源副总裁Maros Sefcovic表示,未来的乘用车都将电动化,如果不能掌握电池的创新、开发和制造,就无法推出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品。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部件,按照目前锂电池的产能和投产计划,全球80%的锂电池产量都在亚洲,特别是集中在中国。欧洲企业在燃油车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但是在电动汽车发展,以及动力电池研发方面落后于亚洲企业。为了加快欧洲电池产业的发展,欧盟在2017年成立了电池产业联盟,为欧洲电池制造商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戴姆勒、西门子、巴斯夫、雷诺等一些大型公司均参与其中。
欧盟计划批准各成员国对电池研发提供资金,并向建设大型电池工厂的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自持。个别欧盟成员国还获准为电池研发提供100%的资金,欧洲地平线基金将投资2亿欧元用于电池研发,8亿欧元用于电池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可申请的基金总额高达22亿欧元,同时还有更多资金将投入到欧洲电池产业发展中。
欧洲的电池制造商确实非常需要资金支持,上文提到的Northvolt计划投资50亿欧元在瑞典建造超级工厂,与 Northvolt有相同目标的还有3家公司。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与西门子(Siemens)、Solvay和Manz达成合作,优美科(Umicore)将在波兰投资建厂,德国电池制造商Varta可能会与福特(Ford)合作。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有着先发优势,即使欧洲正在计划投资的电池制造产能全部投产,在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制造上也落后中国至少十年。在欧洲本土的电池产业发展起来之前,欧洲汽车厂商将成为中国电池厂商的主要客户,例如2018年7月,宝马集团(BMW)就宣布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采购价值47亿美元的动力电池,用以支持其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