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动力
电池行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多事之秋,面对新能源汽车如此庞大的增量市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企业。作为目前国内动力
电池行业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显然已经做好准备,选择加大“马力”继续加码储能锂电池。
11月29日,宁德时代公告称,为满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资金需要,拟向银行申请总计不超过110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另外,宁德时代还表示未来几年动力电池产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推动业务发展、巩固市场地位,宁德时代拟通过江苏时代投资建设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三期),该项目拟投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4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动力电池产业整体承压巨大的状况下,显然连像宁德时代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无法独善其身。如果宁德时代申请授信成功,这也是继一汽集团获得了银行一万亿元的信贷授信之后,国内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得到的又一笔资金扶持。又是申请授信额度又是投产新项目,宁德时代的目的是什么呢?
宁德时代寻求1100亿银行授信
在一定程度上,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并不乐观。今年的1至10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812.8万辆,同比下滑2.1%,其中整个10月份的新车销量仅为238万台,同比减少了11.7%,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将出现近10年来首个产销负增长。汽车业寒风四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自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滑坡后,宁德时代也告别了IPO登陆A股前的业绩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47%,销售毛利率下滑至31.27%。
而本次新建项目生产的储能锂电池,是宁德时代2018年以来大力开展的业务。宁德时代曾称,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应用场景逐步成熟,锂电池储能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实际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情况受下游新能源电动汽车推广情况和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将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在宁德时代业绩承压的背后,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相关产业整体正面临的巨大外部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升温,也来自于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滑坡的背后,其实是国家要求生产更优质的新能源
电动车,尤其是在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上更先进才能享受到更多补贴。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总量中,宁德时代占到42%的份额。在国家以补贴的方式倒逼企业升级技术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动力锂电池巨头、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系统的销量冠军,宁德时代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给予宁德时代巨额的银行授信额度,将有利于宁德时代进一步研发升级国产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
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宁德时代占到多大好处,因为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过高,所以即便是市场份额大也没有多少利润可得。因此,扩大产能和提高电池技术成为减少成本的出路。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成本是有下降空间的,而且锂电池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宁德时代“狼来了” 日韩企业外部紧逼
因为补贴、目录等众所周知的政策原因,外资电池企业只是暂时无法迅速突破中国市场。不过,随着2020年补贴退坡后,失去政策扶持的国产动力电池将首次迎接来自松下、三星、LG化学等一线海外品牌产品的挑战。此次申请大额授信、投资建厂等一系列大动作便是宁德时代继续加码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产业投入,试图继续保持竞争力的体现。
日前著名分析机构瑞银提供的报告显示,特斯拉与松下合作的锂电池生产技术正在不断压低成本,达到了111美元/kWh(约合人民币771元/kWh),已经成为目前业内第一,并优于第二名LG化学20%左右。而宁德时代则位于第四名,成本超过150美元/kWh(约合人民币1042元/kWh)。瑞银表示,目前几家企业之间已经拉开了明显的成本差距,尤其产能和出货量高于日韩企业的宁德时代在成本上明显处于落后状态。
财富证券分析师龙靓认为,目前在电池价格每年降价10-15%的预期下,宁德时代要保持利润的增长,主要取决于销量的增长,而公司目前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0%,未来提升空间不大。此前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供不应求,许多整车企业排队等待,交付给谁,交付量多少,决定权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整车企业极为“被动”,正在寻求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像吉利这样的整车企业开始选择自建电池工厂。而“老大哥”比亚迪则紧随宁德时代之后,这些逐渐增加的竞争企业实力不容小觑,使得宁德时代压力日增。
如果宁德时代成功取得银行千亿授信,资本的狂欢一定能让其大干一场,但对手的围剿、政策的变化、资本市场的残酷容不得宁德时代有半点疏忽。在这场汽车工业的变革中,想要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对于年轻的宁德时代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