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在动力
电池领域已经建立起完整而健全的体系,并形成产业链闭环,日韩想要挑战中国市场,将目光锁定上游锂矿资源,一场锂矿资源争夺战将在所难免。
近日,日本有关机构调查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材、负极材、电解液和分隔膜)市场规模(厂商出货金额)预计年增49.0%至 147.15亿美元。
就各个国家市占率来看,中国厂商持续维持高存在感,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市场的市占率分别高达66.4%、77.3%、69.9%、54.8%,力压日韩厂商。
根据日本矢野研究所分析,在车用锂离子电池需求带动下,提振电池材料需求将持续扩大,预估2018年全球四大关键材料市场规模将年增24.0%至82.47亿美元。其中,正极材预估将年增 33.8%至118.13 亿美元、负极材将年增15.7%至21.02 亿美元、电解液将年增2.2%至17.06亿美元、分隔膜将年增9.4%至26.24亿美元。
预计2020年正极材全球市场规模预估将扩增至165.87 亿美元,将较2017年大增87.9%;负极材将扩增至39.02亿美元,将较2017年暴增188.8%;电解液将扩增至30.95亿美元,将较2017年大增85.4%;分隔膜将扩增至45.61亿美元,将较2017年大增90.1%。
依托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迅速崛起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预计将是全球锂需求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高盛预计,到2030年,中国供应的电动汽车将占全球的60%,高于2016年的45%。
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18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达到84.8万辆,同比增长86.64%,全年突破100万辆的目标已成定局,在历经补贴政策调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引来车市旺季。
一荣俱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带来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井喷,2018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8.91GWh,环比增长50.22%,同比增长28.53%;1-11月累计装机总量约43.53GWh。
截至目前,1-11月累计动力电池装机量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上涨趋势,平均环比上升25.48%,按平均增长速度来算,预计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的装机量预计约55GWh。
随着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上游原材料需求激增,逐渐呈现出供应紧张局面。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年产20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锂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碳酸锂当量。而根据Roskill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锂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其中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
中国材料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隔膜这四大核心材料上,控制着全球锂离子电池所用四种关键组件的50%到77%的市场。
布局上游 锂矿争战一触即发
随着上游原材料的争夺尤为激烈,各家纷纷瞄准锂矿。宁德时代今年3月收了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个锂矿项目的控股权;比亚迪公司选择在智利布局锂资源开发;中国锂化工行业巨头成都天齐实业已经收购了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2%的股份,还收购了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Talison Lithium)等。
RWR咨询公司称,中国企业进行了逾10亿美元的锂矿交易,主要是汽车企业和汽车供应企业。而2016年的这一数字是零,2015年为1.78亿美元。
到2020年,仅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三家电池巨头的规划产能就达204GWh。而天津力神、万向123、捷威动力、松下、SKI、三星SDI等国内外电池企业也都在积极扩大产能,届时对原材料的争夺也必将进入白热化。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也在加紧获取锂资源权益。从事医药行业的日本兴和公司收购了SQM逾2%的股权,还计划参股力拓矿业集团;阪和兴业公司则投资了在墨西哥有锂矿项目的加拿大企业。
日本丰田通商与澳大利亚资源开发巨头组建了合资公司,在阿根廷奥拉罗斯盐湖附近建立了锂提取基地,年均产量为1.7万吨。出于今后需求量上升的预期,丰田通商在今年1月宣布了将产能扩大至4.2万吨的计划。
另一方面,下游车企也加入到锂矿资源的争夺之中。长城汽车在2017年以1.4亿元入股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 Minerals,以确保充足的锂供应;今年宝马与赣锋锂业签署了锂和钴原材料供应合同,以供电动汽车电池所需;大众汽车正在寻找动力电池重要原材料的长期战略解决方案,以确保产能和价格的稳定;特斯拉也与智利锂矿巨头SQM进行谈判,欲在智利建厂来生产高质量锂。
编辑点评: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电池产业上布局相对完备,“特斯拉”们想分一杯羹并没有那么容易。现阶段来看,未来从电池厂到车企,谁掌握了上游锂资源,谁就掌握了动力电池发展的主动权。虽然国内企业在全球锂资源争夺战中,已经拿下多座战略要津,但是我国锂资源紧缺的局面目前依然没有改变,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围绕锂资源的争夺战也会越加激烈。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