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全国锂离子
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申请公示》,申请书显示,2001年以前,日本基本垄断了全球的锂离子
电池生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电子制造中心,中国逐步加大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投资并陆续实现量产。
目前,中国、日本和韩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占全球产量的95%左右。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达到71.2%,2017年中国锂电池产量突破100亿只,增速达27.81%,2018年预计全国锂电池产量达到121亿只,增速22.86%。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成为全球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7年之前,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音视频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早期锂离子电池产品标准主要以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为主。例如,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的全球首部针对锂离子电池的标准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和中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都属于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的电池国家标准。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应用条件、产品设计与便携式电子设备有很大不同,因此带来了对新产品标准的需求。目前已经在固定式电子设备储能、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童车、电子烟、电动工具、平衡车、电动轮椅、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广泛开展锂离子电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用于道路交通、景观照明、应急电源、车辆启动电源、家用光伏发电、电力储能、无人机等领域的电池产品标准仍需完善。
2016年11月9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首次将锂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纳入统一的宏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此前各归口部门和标委会各自为政的状况。该体系将锂离子电池标准分为基础通用、材料与部件、设计与制程、制造与检测设备、电池产品5种类型,共计规划了231项标准。根据该体系统计,已发布标准50项(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24项),新制定标准181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138项),其中制定中23项,拟制定158项。
电池相关标准将由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机构归口和组织起草,目前已经启动了40余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负责其中20余项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立项中和拟立项标准14项,上述5种类型标准均有涉及。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