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该如何面对这波“氢能热”?

时间:2019-03-19 09:09来源:界面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就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83处修订进行解读,其中提出“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20年来,氢能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一轮快速发展。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
 
       燃料电池汽车是当下氢能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万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已被写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氢能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多位委员将氢气从危化品中分离出来,按照能源属性管理。
 
       “在氢气供给方面,无论是煤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中国都有巨大的供给能力。”据央广网报道,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称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凌文称,根据估算,中国已有的工业制氢产能可以满足1亿辆燃料电池汽车的需要,其中,仅国家能源集团的产能就可供4000万辆车使用。
 
       在各方讨论中,氢能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仍是焦点问题。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采访中表示,应鼓励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引进、设立产业基金等多途径,支持制氢、储运氢、加氢及燃料电池基础材料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重点突破膜电极、空压机和储氢罐等技术瓶颈,大幅降低产业链成本,推动产业化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在约五年内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实现产业化应用将变得更为重要。
 
       为加快氢燃料汽车的商业化推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建议,地方购置氢燃料汽车补贴继续按国补1:1比例予以支持。公共服务和物流运输是目前最适合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领域。陈志鑫建议,有关部门应在运营牌照方面给予氢燃料汽车专门支持,明确每年发放数量与方式。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配套设施,加氢站也受到众多关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称,应通过改变加氢站补贴形式,来加大补贴力度,避免加氢站成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建而不用”。
 
       王凤英表示,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规划,鼓励多方合作,组建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队”,统一规划全国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并降低审批难度。还应细化氢能源技术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监管的相关制度,建议参照天然气加注站的管理方式对加氢站进行管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328座在运加氢站,其中欧洲139座,占比42.38%;亚洲118座,占比35.98%;北美68座,占比为20.73%。
 
       另据《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年度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共有27座建成的加氢站,其中3座已被拆除,另有16座在建。已落成的加氢站中,多数仅供示范车辆加注使用,尚未完全公开。
 
       为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机遇,上海、武汉、苏州、佛山、张家口等近十个城市均出台了氢能规划。
 
       面对氢能产业的火热,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也提醒到,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氢能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选定部分适合的地区作为示范区,以有效推动氢能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部分成果,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一些关键材料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一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此外,整车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供应链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导致零部件的工艺质量低,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也曾表示,从市场状况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仍然主要应用于物流车、公交车及部分特种车辆,由于生产、运营规模小,实际运行数据积累不足,仍有部分工程技术问题需通过大量工程实践来解决。
 
(责任编辑:子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