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来,氢燃料
电池汽车概念热火朝天,然而在深港澳国际车展上,氢燃料
电池汽车却难见其影。
6月1日,第二十三届深港澳国际车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当《中国经营报》记者询问多个展台销售人员是否有展出氢燃料汽车时,不少销售人员对此都表示不了解,“我们这里只有加汽油和充电的”。丰田中国的展台工作人员提到,此次车展仅有丰田中国展出了氢燃料汽车,不过这款车型暂无在华量产销售计划。
据了解,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实现落地的应用例子仍较少,并且集中在商用车和公交车上,乘用车仍较难实现落地,目前仍存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氢燃料成本居高不下、核心技术难以突破等痛点。
概念火热落地车型少
近段时间,氢能源概念备受市场热捧,然而从市场实际应用来看,整体仍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不久前的2019上海国际车展上,除了丰田汽车和现代汽车,东风、上汽、一汽等国内车企也带来了各自的新款氢燃料电池车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41家整车厂开发出了56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
在第二十三届深港澳国际车展上,记者发现,仅有丰田中国展台展出了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丰田中国展台的工作人员提到,“这款车在中国还没上市,在日本和北美已经量产销售了,这辆车其实是氢气加进去跟氧气反应产生电能,排放物是水。在日本售价约50万元人民币,未来有机会在中国上市”。据了解,此次车展只有丰田一家企业展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过这款车型暂无在华量产销售计划。
现场有销售人员提到,深港澳车展与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定位不同,深港澳车展以车辆销售为主,而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则主要为了最新技术亮点宣传。
氢燃料汽车的销量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市场销量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527辆,2019年1~4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辆和23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和289.8%。
尽管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同比增速较快,然而总体销量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为“冰山一角”。据了解,2019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733.SZ,以下简称“雄韬股份”)氢能事业部总裁熊云提到,氢燃料汽车目前所占比重还是比较低。整个新能源汽车2018年销量约两百多万辆,而燃料汽车加起来还不到0.2%。按照行业发展规律,下半年左右会有订单爆发的局面,特别是商用车这部分。不过从核心技术上说,企业要跨越式发展很难。
国海证券研报提到,从目前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要晚于纯电动汽车。两者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并存互补。此外,从车型布局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将采取与锂动力电池汽车类似路径,通过前期布局商用车,不断积累、提升技术水平与完善产业链,未来逐步过渡到乘用车等其他领域。
“自研派”与“引进派”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材料、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追赶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我国氢燃料产业链企业主要分为“自研派”和“引进派”。
近两年,中国氢能与氢电行业进入投资建厂热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数据显示,2017~2018年国内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累计投资(含拟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约15亿元用于兼并购及股权投资,其余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成立新公司及建立产线和产业园。目前建设的重心主要是制氢及提纯、加氢站、电堆用关键材料及组件(含质子交换膜、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发电机、空压机等系统辅件等。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上下游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来获得相应技术。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以下简称“巴拉德”)是一家成立于1979 年的加拿大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发燃料电池,作为国际业界巨头,国内已有多家氢燃料相关企业与其展开合作,这也一度成为“引进派”的主流。
2016年,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002249.SZ,以下简称“大洋电机”)就以定增方式获得了巴拉德9.9%的股权。有氢燃料企业人士提到,大洋电机氢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来源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领域领军企业巴拉德,同时也成立了氢燃料电池研究院,针对电池系统配套电机及集成等技术进行了自主研发。
(责任编辑: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