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衰减质保有无统一标准?

时间:2019-06-10 09:00来源:电动派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我们经常听到纯电动车电池组质保8年/15万公里,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那么针对电池组的衰减质保是否有统一标准?氢燃料电池更环保,普及的难度在哪里?石墨烯动力电池有哪些优势?下面和你好好聊聊这些话题。
       从近期上市的纯电动车来看,对于动力电池的质保期都维持在8年或15万公里的水平,部分车型比如几何A可以提供电芯的终身质保。纵观我国对于纯电动车电池质保期的发展里程,最开始要求纯电动车的质保期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后来2015年北京市经信委将动力电池的最低质保期调整为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之后纯电动车行业中普遍达成了动力电池8年或15万公里质保的共识。
 
       虽然纯电动车的电池组质保已经有了行业内的统一标准,但是对于电池衰减还未有统一标准,各家车企的衰减质保标准也是各不相同。比如北汽新能源、上汽荣威等品牌规定电池衰减超过20%或30%即可更换新电池。但是即使厂家对于电池衰减做了保证,鉴定电池组衰减程度的技术通常掌握在厂家自己手中,难免会出现既当参赛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再加上现在不少车企为了追求高性能,在选用三元锂电池时并未顾及到电池组后期的衰减,更不敢对衰减程度作出承诺。
 
       笔者认为,动力电池的衰减质保还是得由有关部门立法保证,比如设置质保期内衰减不得超过25%等。另外,不同车企的动力电池衰减检测标准应该要做到全国统一,其检测技术由第三方掌握,检测结果也由第三方机构出具,避免车企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如果不谈衰减,只谈质保期限,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免太过空洞。
       众所周知,氢燃料电池的最终产物是水,比较环保,但是氢燃料电池现阶段却没有得到普及,湃客总结了以下的3点原因:
 
       ①大规模制造氢能源的成本较高,渠道不稳定。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化石能源副产品两种渠道获得氢能源。其中电解水的电力来源,根据每个地区能源形式的不同,分为风电、水电、煤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如果是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对于地理位置的要求较高,还会涉及到长距离的氢能源运输。如果是煤电,虽然不太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但是对于空气污染较大,而且成本太高。如果是核电,安全性是个问题。如果利用化石能源提炼过程中产生的氢能源,供货量得不到保证。
 
       ②氢能源的储存条件较为苛刻,应用在家用车上安全性得不到解决。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氢的液化温度为-252.78°,固化温度为-259.19°,如果想要依靠低温存储氢能源难度太大,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加压存储。不过氢的化学性质活泼,极易被点燃,加压存储很容易出现爆炸。特别是普通小汽车本身车内空间有限,很难做好完善的防护措施,而交通事故中发生碰撞又在所难免,极易发生更大的安全事故。
 
       ③氢燃料的基础设施欠缺,前期投入大,政策扶持不够。和加油站、充电桩类似,氢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加氢站的普及。加氢站的建设成本很高,达到千万级,所以应该作为基础设施由国家出资进行建设。而且对于氢能源汽车应该给予更大幅度的补贴,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补贴重心基本都在纯电动车上,资金也大都流到了电动领域,对于氢能源汽车的发展还不够重视。
       很多专家预计未来石墨烯电池将取代现有的三元锂电池,那么石墨烯动力电池的优势在哪里呢?首先,石墨烯材料拥有4个优秀的物理特性,分别是最薄、最坚硬、最导热和最导电。石墨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形平面薄膜,其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但却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几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达到5300W/m·k,常温下电子的迁移率超过了15000cm2/V·s。
 
       正因为石墨烯的这些优良性质,如果将石墨烯材料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可以让动力电池拥有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高、散热好、导电性强的优势。2014年全球首款石墨烯电池重450g,可提供7200mAh的电量。不过目前石墨烯电池的产业链并未完全建成,主要是因为石墨烯材料对于加工工艺的要求较高,导致其良品率很低,成本居高不下。目前高导电石墨烯1g的售价达到了600元,只能用在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很难民用化。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动力电池 衰减质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