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忽悠层出不穷,过热的“百万氢能源”是否需要一盆冷水?

时间:2019-06-16 14:56来源:汽车头条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挪威加氢站的一声巨响,暴露了氢能源凶狠的一面。
 
       这让人想起初中电解水制氢产生的尖锐爆鸣声,想起玩具氢气球被不慎点燃的惨烈景象。此时的氢能源不再是一个主张清洁环保的微笑天使,而是在荒诞不羁的小丑与青面獠牙的猛兽间切换角色,令人难以捉摸。
 
       虽然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明显属于“受牵连者”的丰田、现代汽车坚持保险起见在当地停售氢燃料汽车,但可想而知,仅仅经历过一次急刹车的氢燃料汽车并不会就此终结。
 
       在丰田、本田一众巨头力证氢燃料汽车“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人们更需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氢能源狂奔时代的“美好”与“隐情”。
 
       为什么会谈“氢v色变?
 
       这并不是氢燃料第一次耸人听闻,仅仅在上个月,韩国一个水电解制氢的工厂发生爆炸,酿成两死一伤的大祸。挪威加氢站爆炸虽然没有直接造成人员损伤,但爆炸产生的震动却足以激发附近车辆的安全气囊,造成车内人员无辜受伤,威力可想而知。
 
       这也难怪,提及“氢”燃料,人们就会联想到“高危”这个词汇。即便汽油爆炸的热值要比氢气高出不少,但在普遍认知中,人们对液态物体的好感总归要好于气体。只是,“谈氢色变”究竟是否应该成为气候?
 
       从物理结构上,单单对氢气这种物质望而生畏似乎有失偏颇,因为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位的氢,在其本族中具有相对最弱的活泼型,且因原子质量轻具有最大的浮力和扩散性。
 
       举例说明,它的扩散速度是天然气的3.8倍,这使得泄漏的氢气将会很快上升并向各个方向快速扩散,爆炸风险可以明显降低。
 
       即使在很小概率的情况下发生爆炸,爆炸位置也是位于上空区域,基本不会对地面的人产生任何伤害,理论上的危险系数远低于锂电池汽车。其次,氢气的爆炸能量是常见燃气中最低的,仅为汽油的1/22。结合这两点来说,氢气自身的危险程度要远小于汽油。
 
       再者,储氢罐技术持续进步,也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高于大众想象。以丰田网红级氢燃料汽车Mirai为例,70Mpa储氢罐已经达到业内顶尖,碳纤维罐壁可承受内部70Mpa高压,外部想挤破它至少要140Mpa。车辆在公路正常行驶,即使重型卡车撞击也无法产生这种超高挤压力。
 
       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赦免氢燃料的罪责,因为相比液体燃料,这种常规常态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更不容易被制取和存储,逃逸率较高,爆炸的风险也会随之提升。
 
       据了解,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极端依赖于制氢、储氢、输氢、加氢等氢燃料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漫长生产链条的部分环节中,需要大量的能耗将氢气液化,这本身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氢气扩散,存在被引爆的风险。
 
       同时,由于氢气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极易燃烧,氢气存储装置同样为氢燃料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目前,国际主流技术是用铝合金作为氢瓶的内胆以用于保温,外层则用3公分左右厚度的碳纤维进行包覆,提升氢瓶的结构强度并尽可能减轻整体质量。氢瓶阀门处利用细长的管道将几组氢瓶进行串联,并加装温度传感器等监控设备。
 
       但若在碰撞或某些极端情况下,传感器受损同样会产生安全隐患,如果氢燃料汽车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以上问题更需要引起警惕。
 
       氢燃料驶入“快车道”
 
       在政策的大力辅助之下,氢燃料汽获取了舒适的“生长土壤”。在国家层面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中明确规定,将每年评定一次线路图实施的进度,甚至立下目标:到2030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百万。
 
       于是在此后的数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加氢站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18年底共建成28座,同时大量氢燃料客车进入市场投入运营。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来自汽车圈的人大代表王凤英、尹同跃、徐和谊等在两会建议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了对氢燃料新能源发展的建议。可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氢燃料已经是和纯电动、插电混动共同发展的新能源技术路径。
 
       当前,中国已经在纯电动、插电混动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型产销量均超过了125万辆,同比增长60%。
 
       新能源产销双双暴涨的背后,蕴含着一个消费者认知度提高、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池技术得以提升的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市场。在此基础之上,汽车领域的人大代表们提及氢燃料新能源的发展,无疑是打开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另一扇大门,让新能源技术展现出更多“可能”。
 
       在百万辆目标的旗帜之下,氢燃料汽车迎来了灿烂的曙光。
 
       爆炸声下的“冷思考”
 
       如同纯电动车频繁起火自燃一样,丰田和现代宣布暂停挪威地区的氢燃料电池车的销售,也给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敲响警钟。再加上庞青年先生怪诞诡奇的水氢汽车如同一件“皇帝的新衣”,更让氢能源的前景不幸“蒙羞”。
 
       由此看来,氢燃料汽车发展之路,仍可说是“道阻且长”,不仅有基建成本、技术突破、制造成本这些考核产业发展的硬杠杠,而且安全问题更必须在百万辆规模达成之前得到解决,这也是所有行业专家达成的一致共识。
 
       6月12日,在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发布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的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曾表示:“现在氢能有点遍地开花的意思,我们在张家口就是为了以点带面,来防止遍地开花有可能导致的问题。氢能源汽车的技术难度是很大的,比纯电动汽车要大,技术门槛更高,对标准法规的要求更严,不能随随便便,否则真的会出事。”
 
       欧阳明高呼吁,要加大力度求真务实地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以此推动氢能燃料电池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要以更加理性的、合理的方式去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能炒作,而要多干实事。
 
       同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专家顾问委员会代表付于武也曾表达相同的看法。他表示,虽然安全技术上的问题已被攻克,但大批量应用仍然有瓶颈。技术上得到解决并不意味着大面积普及,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氢燃料电池不仅是电堆的问题,而是燃料电池本身的问题,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燃料电池是未来的方向,但绝不是明年、后年就可以得到的结果。”
 
       正如行业人士分析,汽车技术成长的规律就是从工程样机到小批量,再到大批量生产,其每个节点都具备独有的特征。因此,中国要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还要假以时日。目前均还处于早期的试验阶段,产业的发展自然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接连的爆炸声已经频繁吹响氢燃料汽车的警报,在百万辆保有量的雄心壮志下,人们必须清晰认识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距离真正成熟仍然“长路漫漫”。
 
(责任编辑:子蕊)
文章标签: 氢能源 加氢站 爆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6284224
在线投稿
微信公众号